明明是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别的孩子成绩提升嗖嗖的,而自家孩子的成绩却总是不升反降?
事实上,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关键因素不是所谓的智商,而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顾名思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力量,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综合实力。
关于这个名词,家长们可能听着有些陌生,但事实上,早就有人专门研究了。
1985年,澳大利亚拉弗顿中学与高校研究者合作创建了“促进有效学习项目”,试图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受其影响,2002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教育学院Guy Clacton 教授发起并领导了“有效终身学习编目”项目,首次关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习力”这一核心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体重、速度、寿命等差别,可能仅仅在几倍之内,但是学习力的差别,却高达几十倍。所以,只要掌握优秀的学习力,那么孩子的学习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将学习力一共分成了四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进行了五个等级划分,大家可以参考下列内容,看看自己的孩子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就能判断孩子的学习力如何。
一、课前预习能力
①简要预习
拿起课本,简单翻一翻,了解新课程内容,及时补充与上课相关的知识
②重点预习
熟悉课本中主要的理论观点,初步理解新课的重点与难点
③问题预习
对新课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探索,比如在预习鲁迅《祥林嫂》文章后,对书中的一些运用手法和观点不是很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
④解析预习
预习之后,对框架观点细节都基本掌握,对新课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⑤探究预习
对学习专题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对《红楼梦》的学习,从古到今,大家对这本书都各有各的解读,甚至形成了一股“红学”研究。那么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些观点和理论的收集和了解,就是探究预习。
注:从①到⑤,等级越高,说明课前预习能力越强,目前学生能达到等级⑤的很少,大多停留在等级①上,只是简单翻一翻书本。
二、课堂听课能力
①消极听课
上课分心、走神,课堂懒散
②被动听课
跟着上课,简单地听,被动抄笔记
③主动听课
注意力集中,听得懂,能复述,记得住
④思考听课
积极思考,展开联想,举一反三,熟练运用
⑤探究听课
识别书中观点和老师观点,并进行深入思考
注:等级①是我们常见的小学生上课问题,大部分初高中生还是习惯于等级②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他们非常喜欢把知识点在黑板上写的清晰而工整的老师,因为这样就算上课不听也能把知识点记下来。对于那些上课黑板上不随便写字,纯靠讲的老师,他们则比较惶恐。
这样一来,等级③和④的学生听课效果就明显和①②拉开了差距。这也就是上同样的课,学生学得效果却大不一样的重要原因。
三、课后复习能力
①巩固复习
回忆上课内容,这是最基本的
②重点复习
抽出课本的重难点,有深入理解
③系统复习
广泛联系,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懂得建造自己的知识框架,比如做思维导图
④经验复习
每个学科复习策略不一样,懂得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对复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形成经验
⑤探究复习
进一步钻研不同观点,形成研究专题
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根本没有课后复习的习惯,上完课基本书本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而对于上课辛辛苦苦记的笔记,也基本就没再打开过。
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霸包括每年的中高考状元,他们基本在学习时都会懂得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复习,从而达到好的考试效果。比如我们常见的思维导图,这个对于文科生的知识梳理来说,就非常的实用。
四、作业完成能力
①认真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完成
②效率作业
认真、规范,有效率,限定时间内完成
③评审作业
重视作业的自我检查,及时更正
④经验作业
总结自己的作业经验,培养运用能力,自己做的错题记得总结成错题本,错一题会一类题
⑤探究作业
运用知识灵活运用、探究
注:对于作业完成能力,咱们很多孩子连第一个等级都达不到。做作业时,要不一会翻翻书,要不一会用手机查一查,要不就打开答案瞄两眼。
等级①所提到的认真完成作业,就是先不要打开书,把当天上过的课程知识现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如果过程中有不会的也不要打开课本看,而是在做完后看看哪些是自己没有记住和掌握的。
而对于等级②③中所提到的有效率、规范完成作业并订正,则是要求学生不要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交给老师的任务,做完了就扔给老师去批改。而是要自己及时想办法把做完的作业订正出来,因为有时候老师带好几个班,作业批改比较慢,等过个两三天后,你都忘了当时那道题怎么考虑的了,再订正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您的孩子学习力都达到哪个等级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