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区车水马龙,站在带有各种眼花缭乱品牌LOGO的巨幅广告牌下,身处汹涌人潮,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我没有走进某个商场,而是推开了一扇并不起眼的门,门里面仿佛有另外一个恢弘、精致、丰盛的世界,像是城市钢筋水泥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像是摩登时代渺渺汪洋中的一片岛屿,隔绝开俗世喧嚣,其中别有洞天、自成一番乐趣。门上面几个遒劲字体为:新华书店。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小城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在以人民商场为中心的人民路一段,每到周末,我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到人民商场旁边的新华书店里,打着“去看看又来了什么新的教辅书”的旗号,每每进店,各类“第二课堂”、“名师辅导”之类的“正儿八经”书目柜台只是匆匆晃一圈,有需要再认真挑选,反倒是“文学类”、“社科类”、“传记类”的柜台最为流连,有时捧起书来,常常发现时间过得奇快,不知不觉天色就完全暗了,那一种沉浸在书里所描绘的大千万象之中一抬头竟恍如隔世之感如此美妙,后来读到《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深深地共鸣。中学时候,新华书店里的书吸引力更大,至今都记得看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惊艳:站着大半天看掉的《雷雨》,读至尾页,跟着书中人物一道有过热切、惊骇、绝望等大起大落情绪,待书合上发现自己嗓子眼发干发紧,胸中如同塞满棉絮般压抑,感慨人物命运竟能如同浮萍般叵测不堪;随便翻看后来爱不释手的鲁迅的《故事新编》,到现在还记得其中一篇《铸剑》的主人公名为眉间尺,也还记得读到其中的讽刺幽默段落忍不住笑出声,默默感叹“这竟也是我们那个语文课本上沉郁顿挫振聋发聩的鲁迅么”……新华书店为少年的我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孩子都喜欢探索未知,而新华书店里自有一种奇崛秀丽风光,回忆起来,好像都是很多的“竟然”和惊叹号组成了关于新华书店最初的美好回忆。
待到上了高中和大学,家乡小城的闹市区经历了变迁,新华书店仍在中心商圈寸土寸金的地段里占有不可忽略的一席之地。书店的内部风格也越来越与时俱进,有点不像儿时记忆中的古朴严肃,进门处的畅销书架一目了然,专门开辟“寒暑假学生必读书目”等柜台,有时还会有畅销书作者过来签售。记得那时的自己也跟周围同学一样,私下传阅不少青春文学书籍,对于喜好偏向韩寒的犀利还是郭敬明的敏感各执一词。记得有一次青春文学代表写手七堇年到家乡的新华书店签售,排队等待的时候内心的雀跃简直要蹦出胸膛。最为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周围那么多与我一样怀抱有书本的“同道中人”,周身漾起一股强烈的暖意。新华书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吧,可以聚集那么多让你感叹“怎可以写得这样好”的精彩书籍,也可以聚集那么多“视若珍宝、枕书入眠”的爱书之人。书店仿佛隔绝了万丈俗尘,但却又与这个世界保留着最柔软、最善意的关联。
去年,已经工作5年的我有幸去到了延安,在延安的市中心仍然看到了偏于一隅、姿态又安静又独立的新华书店。延安火车站门口高高的石碑上那句“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新华书店1937年诞生于延安。原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周遭环境如何改变,新华书店都承载着爱书之人投去的喜爱、感激、庆幸等深情,构筑起一方难得的精神家园,无论世事沉浮,暖暖内含光,自有相似灵魂的共鸣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