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大二的一个夏天,我在上课铃响起的最后一次跑进教室,这堂课是生物学杨教授上的,课上的其他内容早已忘记,唯有杨教授给我们放的一段纪录片记忆犹新。
有一种鱼生活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体长只有不到15公分和成人小手指差不多大小,头部呈锯齿状鳃部无胸鳍背上有两块不相连的三角形背鳍,尾部则像一把张开的剪刀,通体呈灰黑色无鱼鳞只有鱼眼周围有一圈白色。
这种鱼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专门以捕食比它们体型大的鱼类为食,它们在水中有着迅捷无比的速度任何试图逃跑的猎物都逃不过它们的追捕,主要的攻击武器就是那细长而锋利的头部可以轻易的刺入猎物体内并从顶端的小孔注入一种可以麻痹肌肉的毒素,中毒的鱼类会在5秒钟之内停止活动只有鱼鳃还可以轻微的张弛,并在接下来的15分钟之内彻底死亡。
最早关于这种鱼的记载是在公元1627年明末时期,一本地方县志记录了当时有5名孩童在长江边上玩耍不知为何有3名孩童突然漂浮在岸边的水面上,另外两名孩童大呼引来岸边的大人将其救了上来,3名孩童此时均一动不动嘴唇发黑双目微眨不到半日便死去,而后据另外2名孩童说江中有喙状怪鱼。
直到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重庆一个叫张广生的农民在朝天门码头网鱼和往常一样他把网到的鱼带回自家池塘,第二天早上发现池塘里的鱼全部浮在水面大概有十七八条,后怀疑是与其有仇怨的邻居李某所为至大打出手。张广生妻子谢某找到镇上的派出所报案,干警刘小浩随谢某到村上了解情况,之后发现确实如谢某所说池塘里面都是死鱼,张广生对干警说是邻居李某因自家的鸡把李某家菜地里的菜吃了而怀恨在心所以投毒报复,李某矢口否认是他干的,干警小刘把死鱼样本送到当时的"长江水产研究所"进行化验,当时在研究所工作了20年的朕齐寿对样本进行了解剖化验,分析结果令他大出所料从样本组织里提取了一种见所未见的神经毒素,比当时世界上最毒的黑曼巴蛇的毒性还要高出10倍,这个结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这是人为的那么这种毒素作用在人体上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毙命。
当地公安部门对村民李某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李某不存在制造这种毒素的技术也排除了购买的可能。由朕齐寿领头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张广生家的池塘进行了调查发现所有的死鱼体内都有那种不知名的神经毒素,在每条鱼的身上都发现了直径不足毫米的小孔,刚开始都认为是有人故意对每条鱼都注射了这种毒素,但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头绪会有人做这种事。随着进一步的调查把池塘的水放干,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池塘角落里有个黑不溜秋的小东西在沥青里蠕动。到此人们才捕获了这种鱼的第一个标本,关于这种鱼的起源问题还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们,不过它也终于有了属于它的名字"械齿鱼"。
“好了,小曼我刚刚跟你说的械齿鱼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知道了,知道了,不就是一种有剧毒的小鱼嘛,小曼满不在乎的道,”
“那你怕不怕?”
“我才不怕呢,你以为我是这么好哄骗的吗。”
我指着小曼的脚道:“那你看,你脚边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只听伴着一声尖叫小曼从水边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