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尤其是对教师来说,读书能开启生命的灵思,欣赏生命的律动,带着对自然世界的超越,涵养出神话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神话;带着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涵养出宗教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神圣境界;带着对无情世界的超越,涵养出艺术情怀,敢于创造艺术化的教育生活世界;带着对个人世界的超越,涵养伦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井然有序;带着对经验世界的超越,涵养出真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的真实无声;带着对虚拟世界的超越,涵养出物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脚踏实地;带着对有限世界的超越,涵养出哲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智慧境界;带着对短视世界的超越,涵养出情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豁达宽容;带着对功利世界的超越,涵养出玄理情怀,敢于创造教育生活世界的自由自在……
毫无疑问,近些年来一波又一波的教改浪潮,尤其是叶渊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激情感召,使广大教师冲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禁锢,更多地站在生命的视角,开始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细节的追问与思考:“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 ”正是有了这样的充满人性光辉的追问与思考,课堂在许多教师的眼里不再是知识传递的交接地,而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流淌着起、承、转、合的韵味,蕴潘着曲径通幽、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