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书中的“嘭嘭嘭”为爱之意。
班主任前两周推荐了百班千人共读活动,让我有了陪儿子完成作业的借口,和儿子重拾共读时光。
整个过程的体验感觉都很棒,导读老师设计的话题能帮助家长很好地和孩子链接,并且带孩子层层深入思考,用文章和主人公来链接自己,链接生活。看孩子们的互动和表达,以及我自己的家庭互动,我的感受是四年级的孩子们的觉察力和领悟力比成年人想象的要敏锐得多。
《嘭嘭嘭》这本书本身就是疗愈系幻想小说,让孩子借主人公的奇幻之旅了解了爱的本质,从而换位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和爱。
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不满,都是对爱的索取和得不到满足。所有爱与和解,都是爱温暖爱,爱碰撞了爱,爱激发了爱。
其实已经渐渐习惯了自由阅读的儿子对于这种捆绑行动开始是有些不以为意的,甚至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的。
岁:我早就读完了,你自己看吧!我都可以复述出来了。
妈妈:我还没来得及看书的,一会儿我们要一起参加活动,就是你看过了你才要帮我呀!你快告诉我童喜喜的烦恼是什么?她为什么要变成隐身人?
岁: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太忙了,都没有时间陪她玩,而且她作文没有写好,觉得老师也不爱她了……
我听完心里有些打鼓,言为心声,想着是不是孩子读到的就是自己内心知道和不知道的部分?于是接着问:那你有这些烦恼吗?
岁:除了爸爸妈妈不陪她玩的这个之外,其他的烦恼我都有。
我确认:也就是说你没有爸爸妈妈不陪你的烦恼,但你烦恼自己不能成为第一名,烦恼自己搬家,烦恼自己不能和奶奶一起生活这些是吗?
岁:嗯。
妈妈:其实妈妈开始也和你一样,为搬到长沙来生活而烦恼,我也觉得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就很好,你看原来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用做家务,你学习也很自觉,妈妈除了工作几乎只要想着怎么陪你玩就好了。我们搬到长沙来后,妈妈就要开始学着自己做饭做家务了,因为有时候爸爸会不在家,有时候我还得跑回湘潭处理工作,来长沙后你的学习情况你自己也懂的,也是让妈妈要操一些心了。但慢慢妈妈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幸福,看着你能吃上我做的饭很幸福,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和你很幸福。我想烦恼都会过去的吧!那小主人公的烦恼后来还有吗?
岁:她变成隐形人后又有新的烦恼了。你到时候自己看吧!
妈妈:好吧,那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和童喜喜的爸爸妈妈有什么不同呢?
岁:他爸爸妈妈都没有一点时间陪她,你们70%的时间也很忙,但是还是有30%的时间陪我。
妈妈:那你觉得是爸爸妈妈时刻陪着你好,还是像现在这样好呢?
岁:现在。
妈妈:我也觉得。
我们心领神会的一起大笑。
岁:她的爸爸妈妈总是吵架,你们只有一些隐形的小吵,和三次大吵。
他顿了一下,补充:我是说我见到的啊!
儿子对于我和老公关系部分表述的言之凿凿,在我意识到学会“吵架”和面对冲突也是孩子很重要的一课时,就没有刻意在儿子面前回避过和老公出现的矛盾,我觉得这也是让孩子学习处理冲突和回转的过程。
他“隐形”二字和补充的部分让我感受儿子强大的洞察力和表达精准度,让我有些冒冷汗。只能继续求索夫妻之道,为孩子做更好的榜样努力了。先接受,再改造。
岁:还有,她们家是妈妈赚钱很厉害,爸爸赚很少钱,我们家刚好相反。爸爸应该几天就可以赚到你要忙很久才能赚到的钱吧?
儿子说这些的时候,眉飞色舞的。
我笑了:是的,你长大以后也会像爸爸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对吧!
嗯!儿子应得很响亮,腰杆还顺势往上提了一把,做一个能担当的人是一件让你感觉很骄傲的事情对吧?
岁:她的妈妈是个总裁,我的妈妈是校长,是教育家、心理学家,还有你还是演讲家。
虽然自己离真正的“**家”还有距离,但这是我第一次从儿子嘴里听到他心中妈妈的标签,每一个都能让我和孩子自己感觉很骄傲。我很欣慰,感受爸爸妈妈的爱在儿子心中至今还不曾折扣。
妈妈:那你觉得小孩和大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呢?
岁:小孩一天到玩想的就是玩,大人就是每天想着如何把自己今天规划好的事情做完。
小孩看到的成人世界,描绘的其实就是父母的样子,儿子回答前我挺为自己捏把汗,原来爸爸妈妈也是有多在乎孩子对自己的评价的?!听完感觉还好,看样子没给儿子做负面榜样。
岁:还有大人评价世界的尺子是有钱和没钱(书上的原话)。
妈妈:哦?那小孩的尺子是什么?
岁:小孩的尺子是开心和不开心。
心理学的理论真的不是在书本中去寻找,而是生活的结论,10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总结出来了。我们这些成年人算是枉为人师了!
妈妈:你看到“嘭嘭嘭”这三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岁:心跳的声音、还有彭老师。
此刻我沉默了3秒:如果到书里去找一个你,你觉得你是里面的谁?
儿子只笑不答。
妈妈:是童喜喜吗?
岁:不是。
妈妈:苏雨格。
岁:不是。
妈妈:王杰。
儿子笑了:有一半吧!
王杰在故事中是一个刚刚转学过来的孩子,因为口音和数学不好在班上被同学们排挤,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童喜喜因为私下看到王杰偷偷为班级付出的一些行为和一些思想的共鸣对王杰有了新的认识,心里暗暗想和他一起玩,但是因为害怕被同学当成异类最终也没有勇气这样做。幸运的是王杰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赏识,因为一篇优秀的作文被老师公众表扬,也得到了老师的鼓励。
说一半,大概是觉得王杰转学的经历有些感同身受,一面觉得自己其实也和王杰一样是个好孩子,一面又觉得自己做的没有王杰好,没敢全盘接受吧。
儿子是个念旧重情的孩子,对以前的老师和同学的思念还在心中,在画中,在文中。
这周回家看到儿子的新画作,满满一本的人物都配上了20班同学的对白,我突然为儿子心酸。如果现实一切安好如旧,一年过去,他的思念应该自然随着时光淡去,毕竟这还是个孩子。周三讲堂刚好和家长们有分享到孩子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为自己寻求归属感。那么,你也是,对么?
孩子的干爹上周和我特地聊起,也许我在过去的十年都做好了陪伴,孩子一切顺利无忧。但那些时候并不是孩子最需要我的时刻,而恰恰是最近这一年也是我最忙碌的这一年才是儿子人生最大的关卡,最重要的功课。他和我说起自己幼时父母忙于事业将自己和姐姐留在乡下的无助和孤独,以及当年由此生发的对父亲深深的怨恨、不解,贯穿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叛逆和对父亲的对抗。
“如果我能早一些和父亲和解,体会父亲的不容易,我也许能更早的的吸收到父亲的优秀品质,也许我现在会做的更好。”
说话的人其实此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杰出的企业家了,也正是有这份成熟,虽不是教育家,所以也有这份对孩子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对于一个成年人也许这不算什么,对于某些孩子也许也不算什么,但就是对那些在乎的孩子而言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最茫然最伤心的事情,最暗不见光的岁月。如果这时候你们父母没有对孩子的内心感同身受和理解,他只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就像你们当年刚刚认识的我。”我只能笑,那大概是一份孤独带来的过早的少年老成吧!
其实我也有过童年的孤独,一次的伤害和误读便开始了对父母长达十余年紧锁心门的漫长岁月,若不是后来为人母为人师,也不知是否还能有机会从那份偏执中走出来。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但今天最为一个母亲,我并不想自己的孩子茫然无措的独自面对那份生命的失重,推己及人,我知道这个时候旁边有一双手在哪怕什么也不做也是好的,让他可以感受温度、阳光和希望就好,不至于让他因着自己年幼的误判、偶尔的失落而陷入一轮又一轮的混乱。只要心中还能感受爱,混乱就只是暂时的,就能燃起希望和热情,这是一切动力的源头。
我想孩子的干爹是对的,虽然孩子表面的没心没肺和之前没差多少,在我们面前的笑容没少,对一切的评价没有降低,但孩子的状态和内心的疏离我是可以感知的。
这个功课,由妈妈陪你一起来完成吧!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你所愿,长郡和你的好兄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