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书店看了整整两小时的书。
看书中间的时候有阳光穿透落地窗,从树叶中间挤进来。射到眼睛里有点眩晕的不真实感。在光束里眯起眼发了半分钟的呆。
一个作者写到“下过雨的土壤踩上去甚至有点下陷”,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童年在农村的日子里,那是一段用自己的四肢和身体去感知一切力量变化的时光,也是最快乐的时光,至今,那个阳光普照,起来睡眼惺忪,光着脚,手提着鞋子满屋溜达,听见妈妈在厨房叮叮咣铛的早晨依然记忆犹新。
另一个作者写到“他们会把干草填到支撑木材和树苗的中间,用来保护小橡树娇嫩的树皮”,瞬间就被两个作者的温柔触动。这是多么美好而善良的温柔,对待树木尚且如此的人,应该是位生活哲学家。
《夜莺与玫瑰》的故事大概是以一位悲哀的男大学生为载体,突出了夜莺与玫瑰那纯粹又悲壮的美感。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钢琴独奏虽然不是我的知识盲区,闭起眼睛聆听的时候依然做不到单纯的去享受。会想起学琴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过的话,会想起某人的那双仟细而有温度的手,可能因为我和肖邦无法产生太多共鸣导致聆听的前半部分索然无味,不过后半部分的臆想还算是精彩。
中场休息的时候想到一件有趣的事情:钢琴有88个黑白琴键,可以精准的写下88键的所在位置和演奏方式以及它们之间音高关系,从而达到最佳演奏效果和视听享受,而中国乐器大多只有几根弦或几个窟窿,更多的是要凭借演奏者的乐感、力度,气息来控制而达到某个乐曲的演奏效果,钢琴就像是厨房的电子秤,中国乐器就像是那一句“适量、少许”。或许这就是中西方的差异在乐器上的最佳体现吧。
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没有多愁善感也没有柔情似水,跟立交桥柱的顶部那盏明亮的夜灯灯一样显得有些呆板木讷……在路灯下有一个穿白色连衣裙身材姣好的女人坐在路边的公共座椅上盘着腿若有所思,像是在等谁,又像是被谁冷落的感觉……自己想去莲花公园溜达吹风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懊恼不已。
决定下周,给自己放一天假,去那个人狠少的奥斯卡看个电影,完了要把房车开去莲花公园的停车场,散散步,吹吹风,听着那里的虫鸣声慢慢入睡……现在这个季节的夜风吹起来特别惬意,像某人的拥抱,温度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