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差途中,共8个多小时在高铁上,途中阅读武志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有一些收获,但没有网络宣传的那样强大。前期看过武老师的一本书,可能因为我不懂心理学没有见过真正的心理学大师的原因,总觉的有些案例言过其实,神秘的有点玄乎。所以看武老师的书时会带着一种辨别而非接受的情绪。这本书没有一些玄乎的东西,更真实一些,可能因为接受,便觉收获多一点。这也是武老师书中谈到的道理,接受,然后会有解决,再有云淡风轻。与我有益的信息摘录如下:
1.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2.何长明说:“按照我的经验,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工夫确定愿景——为什么要改变?我们没有求助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没有求助于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声音。”
第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经给自己作过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们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的新习惯更强大。
第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坏习惯,你成了它们的奴隶。不要企图一天把它们全消灭,试着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不做其中一个习惯。
第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个未完成的事情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个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试图去梳理你的这些想法,却一直没有梳理清楚。那么,不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就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3.陈祉妍博士说,痛苦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契机。痛苦告诉我们,“你应该改变了”,而那些勇敢地直面痛苦的人,也最容易抓住这个契机让自己的人性成长。要记住,简单地逃避痛苦,必然会陷入自我欺骗。直面问题自身,会将你带向成长
4.按照存在主义哲学,只要你渴望触及人类、社会乃至世界的真相,那么你会一直焦虑下去。因为,不管成长到哪一层次,你一定会发现新的局限性,这时焦虑就势必会发生。
从小没母亲少父爱的年轻女子,通过那次畅快的哭泣,承认自己很惨非常惨后,她最终承认了这一人生真相,她不再和这个人生真相较劲,不再把力气花在刻意迎合别人的努力上。这是很关键的一点。Z 说,如果说那次哭泣前后有什么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前我围着别人转,总渴求别人给我什么;以后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只为自己。
我轻轻地舞着,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你投射过来异样的眼神,诧异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因为令我飞扬的,不是你注视的目光,而是我自己的心。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越逃避,阴影越重;越勇敢,阴影越轻
5.教授打招呼的故事,女生坚持和不搭理人的教授打招呼
6.张海迪的一番话是低延伸的典型——“人就像一部机器,残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损坏一样,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机器毁掉,那些能用的部分还是大有价值的。”延伸的习惯在中学生中非常常见。很多中学生会因一两次考试失败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将一两次考试失败的挫折感无限延伸了。
斯托茨认为,耐力是衡量AQ的最重要尺度,他测评AQ的公式是:CORE=C控制(打招呼的故事)+O归因(求职失败)+R延伸(求职屡次失败没信心谈恋爱)+2E耐力。这无疑表明了他对忍耐能力的重视。
高AQ者之所以有较高的耐力,只是因为即便面临着再大的困难,高AQ者也总能看到积极因素,他们深信自己能渡过难关,能掌控局势,目前的忍耐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们的耐力是基于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
7.实际上,追求人格的自由,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条途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假若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过去的事实仍然存在,它并未消失,也未被你遗忘,但你对它的纠结就结束了,而你也由此获得了自由
自由与接受,看似是一对矛盾。因为我们一般的观念会认为,自由是积极进取的,是展现自己的力量,而接受是消极的。但是,积极的自由观很容易夸大个人的力量,而忽视我们存在的卑微性。假若你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卑微性,你会明白,你越懂得接受,你的心灵所享有的自由度就越高。
诸葛亮的能干,表面上是为对得起起刘备的看重,但潜意识上,这里面有很深的对别人的不信任。他对人才的要求太高,这种高标准最终导致,因为缺乏锻炼机会,蜀国优秀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少。这是过于“严于律己”的一个必然结果。诸葛亮对自己苛刻的同时,最终也苛刻地对待别人。尽管从大面上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整体上,这形成了一种苛刻的气氛,令他和蜀国很难锻炼人才。
8.很多人都把自己变得非常优秀,是为了克服内心的自卑。但优秀是外在的,即使真的变优秀了,内在的自卑也不会因此消失。我见过许多条件很优秀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与自己的外在条件不相符。这时,我们就要懂得,我们必须抛开外在的优秀,而去碰触内在的自卑,对这个内在的自卑单独做工作,令自己真正自信。
这些道理,记录下来,留待有机会时和儿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