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会收拾自己的物品和玩具是一种早慧的启示。妈妈们不要忽略了生活中这重要的一课。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好处。
分析幼儿平时不整理物品的习惯,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幼儿在家庭中的自理水平比较低,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如凡事都包办代替、不相信孩子自理能力、怕孩子做不好、怕累着孩子,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幼儿在园为他人服务明显高于在家为他人服务,这与幼儿园友爱、互助的大环境下有关,在老师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使幼儿在园的自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整理物品习惯?提高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呢?
1、固定孩子放物品的位置
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地方,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一个专门的小柜子,摆放孩子的书本和玩具,要求孩子把课本、练习本、玩具分类摆放,家长还要协助孩子挂置一些布娃娃、张贴一些儿童画,把这片小天地营造成一个少年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去喜爱和珍惜自己的这一片“小天地”。
2、父母要率先垂范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在收拾整理东西方面也不例外。
要求孩子的鞋子摆放整齐,首先自己的鞋子不要脱了乱扔。
要求孩子把柜子和抽屉里的东西放好,首先自己要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要求孩子把用过的东西及时归原,首先自己要作出表率。
3、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习惯
父母平时要经常教育孩子把东西放置有序,使孩子养成自觉收拾东西的良好生活习惯。
父母要做到坚决不放过任何一次不按规定办的行为,只要发现一次,就要立即督促按规定摆放收拾好。
每天整理好物品,夸赞或奖励幼儿,或有时候,孩子因乱塞乱丢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父母先不帮孩子寻找,“惩罚”孩子感受一下不按顺序摆放的感受,然后指导孩子“如果想找到娃娃,在哪里放,我们应该玩后,放在你拿的位置上”,再帮助孩子一起寻找。
中、大班可以提醒孩子收拾东西的重要性,或营造整理氛围,可以尝试下两种方法:
1、创造一个每日打扫的惯例。造成的混乱通常是很容易处理的,但是每天加起来的混乱就会让状况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最好的方法是,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去执行每日的打扫。
例如,在吃完晚餐后,或者要换上睡衣,准备睡觉前,要持续的执行。刚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打扫,让这段时间变得更有趣一些。几周以后,打扫的惯例就会成为习惯,打扫的惯例就会成为习惯,体验劳动的同时,完成好习惯整理的持续性。
2、如果孩子有许多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通常都会把房间搞得一团混乱! 好好地看一下被孩子乱丢在地毯上的东西,有哪些东西是如果不见了也没关系的呢?
找一天孩子不在家的时间,把这些所有的玩具、东西排列整理,丢掉其他不需要的东西(或者把这些不需要的东西装在箱子里放在顶楼,或者把它捐给慈善机构)。
把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有系统地装进箱子、洗衣篮或者木盆里,有时间的细心的家长,可以分别标明东西的种类或用途,例如,书、积木、玩偶,幼儿园所需要的用品书包等,如果东西都物有定位,它会更容易维持房间里的干净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