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当这种寻找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来达成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而莉迪亚就是让人唏嘘的女主人公。她无声地死去了,没有任何遗言,没有日记的告白,留给父母无尽的悲痛和不甘,因为莉迪亚是他们三个孩子中被赋予无尽期望的。母亲玛丽琳希望她能跳出社会的性别歧视,与众不同,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成为一名女医生。父亲詹姆斯希望她能与所有人成为朋友,融入集体,长袖善舞。在这种冲突的期望下,莉迪亚开始窒息,挣扎,却无法自拔,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957年,毕生寻求与众不同的白人女孩玛丽琳和竭尽全力想融入集体的华裔青年詹姆斯相遇了。她是大三学生,他是历史系讲师,哈佛大学高材生,她选修了他的美国历史课。一年后玛丽琳怀孕了,辍学结婚生子,先后有了儿子内斯和女儿莉迪亚。大概九年后,玛丽琳的梦想——成为一名女医生——重燃,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去别的镇子上租好了房子重新开始学业,她麻痹自己家里没有了她也可以过得很好,殊不知一切就是从这里开始错乱的。没有人知道她为何离开,丈夫詹姆斯甚至报警,警察认为他们这种家庭的结合,妻子离家出走是正常的。两个孩子生活在母亲永远不会回来的恐惧中。内斯年纪稍大,可以从对天文学的爱好中逐渐找到力量。而年幼的莉迪亚每天都在许诺只要妈妈能回来她一定乖乖喝牛奶,一定听话。九个周后,玛丽琳真的回来了,因为她又怀孕了,有了小女儿汉娜。她本绝望地认为自己这辈子无法实现愿望了,直到她看到莉迪亚,直到莉迪亚告诉她她把妈妈不喜欢的烹饪书扔掉了。那一刻她找到了人生的希望,把莉迪亚培养成一名医生。悲剧从此开始,害怕再次失去妈妈的莉迪亚对妈妈的一切安排都说好,积极努力学习,沉静温顺。矛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她却无从开口。家里只有哥哥内斯懂她,可是内斯即将离开她哈佛读书了,连唯一能托住她不让她沉沦的人都离开了,莉迪亚在半夜溜出了家门,走到湖边……
莉迪亚在湖边思考了很多,她理顺了一切事情。她许诺第二天要告诉母亲物理不及格,也不想成为医生了;告诉父亲自己不想假装与所有人是朋友,不想假装成另外一个人。不会游泳的她乘小船到湖中心,告诉自己只要踏进水里奋力踢水到岸上,明天一切都会不一样……
其实读完这本小说,我反而认为我们终此一生,都无法摆脱他人的期待,去找到真正的自己。只要人类还是社群动物,只要我们还是由亲密关系联结,那么这种期待就永远不会消失,来自爱人的期待,父母的期待,孩子的期待,永远不会消失。就像玛丽琳和詹姆斯,他们可以在那个有性别种族歧视的年代不顾玛丽琳母亲的反对结合,他们可以忍受住社会的压力,可是他们终将会有孩子,他们的孩子会有同样的压力,甚至更多,因为他们俩在无形之中也把当年来自社会的压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因而也只能希望我们能够正视这些期待,不要让它们成为束缚自己前行的枷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我认知,能在人生的路上谦卑而清醒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