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3年,郑厉公死,太子捷继位,是为郑文公。
郑文公在位时间极长,四十五年。
他在位期间,邻国齐、晋、楚、秦都慢慢壮大,齐桓公和晋文公都已是诸侯霸主,郑国夹在中间,日子不好过。
但郑文公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很是特别,不仅没睦邻友好,反而一点点把这些大国都得罪了个光。
按理说,有这么多强国包围,郑文公更应该在外交方面下功夫,做决策时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可惜郑文公每每做决定,都出现了很大的纰漏,最终导致这几个强国一个一个都变成了自己的仇人。
郑文公太不会混朋友圈,他不着调的“光辉业绩”,让他蠢到没朋友:
第一次树立的强敌,是齐国。
郑文公不愿意受齐国制约,又担心南方的楚国来攻打自己,所以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和谁交好。
郑文公十八年,齐桓公在首止召开盟会,郑文公作为盟国参加。郑文公突然做了个决定——和楚国搞好关系,成为朋友。所以吃好喝好后,就在会盟最后要歃血立誓的时候,居然偷偷悄悄溜走,不告而别。
这样不着调的事,也只有郑文公才干的出来。结果当然是和齐桓公结成仇家,导致齐国第二年就发兵攻打郑国。
第二次树立的强敌,是晋国。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未当国君之前,曾在各国流浪,就流浪到郑国。
大多数国家都对重耳刮目相看,认为重耳是个了不起的人,将来必成大事,于是好吃好喝款待,又送美女又送钱。但也有些二百五国家对重耳爱答不理的。
郑文公就是其中的一个。
郑国谋士叔詹劝说郑文公要礼遇重耳,他说了三个理由,认为重耳会成为晋国国君。
叔詹说,这个重耳了不得,看样子怕是将来要有大出息的。为啥呢,按照一般情况,同姓不能结婚,结了婚生的孩子活不长,重耳的父母同姓,他还活的好好的,这就是天上眷顾他。你再看,重耳流亡在外这么久,晋国还在内乱,怕就是上天安排重耳当国君。第三点,重耳身边所跟随的,都是贤能之才,他这么会是一般人呢?
叔詹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郑文公你听一下会死吗,对一个国君来讲,花一点招待费有多大困难啊?
郑文公不听,结果晋文公就和郑国结下了仇怨。后来,便联合秦国攻打郑国。
第三个得罪的,居然是自己的盟国,楚国。
重耳当国君后,一样尊周攘夷,成为霸主。
郑文公知道自己得罪了晋国,于是跑到楚国那里,鼓动楚国发兵攻打晋国。于是楚国和晋国就在城濮打了一仗,结果楚国败了。
郑文公一看,这可咋办啊,赶紧派人带着厚礼,去晋国求好。
城濮之战结束后,晋文公召开诸侯会盟,郑国就屁颠屁颠去了,又和晋国成为盟友。
郑文公开始是楚国的盟友,这下又投靠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郑贰于楚”。这可把楚国气坏了,楚国又跟郑国有了不解之怨。
总之,郑文公绝对是个不着调的人,太不会混朋友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