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experienced the hell of torture, have conquered the power of heaven. Only through the blood of the fingers can last popup world.
——Tagore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我把成长课的过程比喻为一种洗礼,在西方所有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庄严、充满期望但对于婴儿本身有些痛苦的过程,成长课似乎也是这种经历痛苦但是痛苦后会给人成长、希望的一个过程。
一、备课
因为我的成长课的时间正好是第二个话题开启的时间,在第二个话题开启的前两周我们做资源的时候,那时候大家还在纠结一节融合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理想状态就是我们为了实现目标从而运用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去完成目标,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可能所有的课需要我们同事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当我们只运用了一种学科的知识没有明确的包含别的课程的内容时,我们就不是融合课程了吗?这时候就会思考,所有的课程不论是融合还是不融合,当这一节课很好的实现要达成的目标,将课堂更多的时间和思考让位给学生,老师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是不是就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当想明白这件事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纠结这堂课我要如何融合完美,为了融合而融合,而是想如何上一节让学生思考、真的学到知识的课堂。
这个时候又开始思考这节课要实现的主题目标和语文课程目标应该是什么,我想要运用这些资源去实现的是什么,跑去姜姜班请教了很久,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和启发。
在确立好目标之后,开始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资源去实现这些目标。
二、磨课
在初步备好课之后,开启了比较痛苦的磨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真的会给人很大的刺激,因为你如此清晰的直面自己的问题,并要努力去改正这些问题,这并不是一件让人轻松愉快的事情。当我第一次去琳姐班去上课的时候,琳姐给我指出了很多细节的问题,琳姐经验很丰富,会很快地指出你课堂中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同一句话我会重复很多遍,再后来上课的过程中我都会有意识的。
接下来会重新修改自己的教案、ppt、上课方式、问题内容,在去姜姜班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纠正了一些问题,并且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进行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让学生们亲身去感受这些多样的方式,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会让课堂看起来不是那么有秩序,再和姜姜讨论完之后,又进一步修改内容,我和盼盼商量有什么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去体验表达,这个时候有点崩溃,崩溃点不在于花费多少时间、精力,而是在于是否能够用一个更好的方式去呈现课堂。
那天正好是大家聚餐,一开始是不想去的,因为我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整个人都有点崩溃,而第二天就要接着去季老师班磨课,在季老师大暖男的开导下去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吃完饭之后,回到寝室坐在桌子前又想出了一种新的方式,人在思维穷途末路之时,真的适合适当放松。
再和阚阚讨论的时候,阚阚和姜姜都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带着学生一起去梳理文章段落大意,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即使给了学生注释和任务,他也很难在预习的时候认真完成。
于是我在周末的时间里调整了自己上课的节奏,把这首诗单独拿一节课去将它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理解内容。并且在第二节感受多种表达方式上如何与体会,也下了一个决定,我要明白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这些,而不能光去考虑课堂秩序的问题。
三、上课
在上课过程中,明显的感受就是,不同班级的孩子特点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最难的一点就是你所教育的是一个个不同鲜活的生命个体。
四、评课
在评课过程中,袁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我内心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老师,在讲课时候,我们需要讲到什么程度,问题如何去问。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这不是一个能一蹴而就的问题,课堂讲课中尤其是语文课堂中一个好问题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最好就是达到维果斯基心理学中描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说白了就是摘果子,跳一跳够得到。如何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肖老师在点评的时候提出了一些肯定的地方,比如语文与课程双重目标的实现、上课的节奏把握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时间、给孩子学习以方法、纠正书写姿势、知识的落实不仅要说出来也要写出来、板书重点信息等。
重点说一下肖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带给我的思考。
1.各个年级所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老师的要求也要不同。作为老师我们要明白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同样类型东西的时候,要求和程度是不一样的。
2.怎样给小组合作提要求。每个班级小组合作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东西,这样的就不需要再说,只把这个任务中特殊的要求说出来就可以。
3.有些知识点讲解要讲清楚,要不然就不讲。
4.孩子的学习有时候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什么时候让学生去体会那个知识点,而且前后讲的方式要一致。
5.最后一点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反思最深的一点。一个经典的运用要谨慎,在孩子未来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新的认知和原有认知发生冲突。
五、个人反思与感想
在工作了半年多之后,我再来去看待我的教学工作会和之前有很多不同,少了很多迷茫痛苦,多了几分坚定希望,即使知道仍有很多不足但是却在努力追赶的路上。
现在自已会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把更多课堂时间和思考让位给学生,就像《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所说的“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能力的领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理解告诉学生的陈述者。”
不同时代有不同特点的教育,在这样一个大信息化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方法与思维,当然了这所有的最重要的是做人,我们满怀期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宽容善良、健康幸福、阳光向上,所有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做老师总是对学生有很多期待,而摆在我们面前得却是如此多的问题,内心有时会幻想,希望有根仙女棒,把一切都变成最理想的模样。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们没有办法把一切都变成最理想的样子。
有时候在想不管是家长还是我们教育的最终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分离,是孩子在和人生路上这些领路人分离之后,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找到自我价值。
最后以最近特别痴爱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结束这段反思。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