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到消息,昨天因为工作的事情,忘记了日更,自己一开始有点惋惜,第一次坚持日更24天,第二次连续日更109天,结果又一次按下了终止键。
有意思的是心理的反应,最开始是惋惜,但随后仿佛放下了某个重担一。因为坚持日更需要足够的输入和思考,这些都需要时间,而因为工作加班的缘故,这些时间本来就少,因为写作又压缩了,因此在较少的时间内准备,让自己愈发感觉肚子里没货了,有时候真的是为了写而写,有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写来一半就知道自己准备不足。
写作的时候也会左右摇摆,很多话题自己感兴趣,但是不擅长,需要花费时间研究,但越研究发现这个话题太深入了,自己不是这个方向的专家,那是否应该坚持呢。如果坚持,自己的确学到了一些新知识,但仅此而已。
还有写读书笔记,自己感兴趣的是前三章,而对后面兴趣感笔记弱,但秉持了完成一本书的心态,希望坚持写完,但自己心理却对这些篇章不感兴趣。
仔细思考便会发现,日更的设置机制,其实本质上是也一种成瘾机制,给人的奖励是在小红点出现,点击通知查看,发现自己日更了x天的那一刻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那一刻仿佛在告诉自己,你多么厉害,你已经写了这么多了篇文章了。虽然这个成瘾机制没有什么不好,能够让人坚持的写作,但也容易让人迷失,为了获得那个小红点和勋章而写,也就变成了为了写而写。
但文章写多了之后,也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你写的多,并不代表写的好。文章写出来之后肯定希望别人能够看,期待别人点赞与评论。但事实是大部分情况下,点赞和评论都是寥寥无几。而那些大牛的公众号,例如L先生说等等,成甲等等,其实更新的频率并不高,而是强调的是深度,每篇文章给人带来了很大的价值,会反复阅读和思考。而文章深度浅的文章,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会被瞬间覆盖,留给你的只有几秒钟而已。
所以文章的深度与更新的频度是一个选择。
昨天看到成甲的公众号里面讲到了读书和学习,不要教条式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读书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虽然我之前也一直在提醒自己,但还是没有坚持这么做,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确幸了这个方向。
人很容易陷入计数器思维,就是以数字目标来衡量,例如看了多少本书,写了多少篇文章。因为这些都是一些幻觉,一年读了1000本书又如何,记住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实践了多少,层层漏斗过滤下来,没有剩下的。否则如流水般过大脑,只是如同其他娱乐方式罢了。
所以正确的方式,还是基于问题来。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目标是什么,自己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是否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是普遍问题,那么再去研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学习各种理论和解决方案,然后再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来证伪。
所以对我来说写作还是会继续,但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目标和遇到的问题来学习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