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零花钱很少,一天大概一两块钱。当时一心想存着买玩具,但每每看到学校门口的关东煮都忍不住犯馋,想着要不要买一点犒赏一下自己。可惜每次看到一块钱一串的价格,只得默默的吞口水,想着葡萄很酸,快速的走过。(这也许是我意志力强于常人的原因)其实哪里骗得了自己,关东煮我是吃过的,虽吃得不多,但味道的确没的说。从那时起,我就对关东煮有了两个基本的印象:好吃和贵。
今天早到了食堂,其他的菜没得卖,只有麻辣烫。我一看,乐了——这不就是小时候的关东煮吗?霎时间,“新仇旧恨”一下子涌上心头。一有理,二有情,我今天非吃它个够不可。点了好多,全是荤菜,居然才花了十一块!等着加热的功夫,越来越觉得之前的小摊价格坑人,那些黑心老板剥削学生,简直不是东西!王八蛋老板黄鹤,你不是人!
半响的功夫,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烫就端到了我的桌上。(当然,是我自己端的,学校食堂怎么可能有端饭的服务)刚开始吃的挺带劲儿,但到后来便发现不对了。越来越觉得没味,最后居然吃的恶心了。这也真应和了我的愿望——这辈子都吃够了。最终也没吃完,浪费了些许粮食。
后来我逐渐地想明白了。不论是关东煮还是麻辣烫,它终究是在卖一种体验,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的体验,而并非是赖以为生的主食。假如商人把价格定的太低,短期来看,收入的确会增加,但这破坏了体验的可持续性。长远来看,不仅商人赚不到钱,而且顾客丧失了再次体验这种美味的能力,可谓是双输。而把价格定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均衡状态,对大家都好。或许永远不可能有一个精准的模型能够概括世间万物,但你只要亲自去做,去尝试,去体会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也许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几百年前的朱熹老先生才说:绝知此事要躬行吧。这大约就是经济市场的精妙之处,无论个体突发的做出什么样的变化,市场都会有一只无形的手将他调回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当然,生态系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预期不到的不确定因素,才使得它们变得神秘迷人,也让我们的未来变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