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我终于把林少华先生的译本《挪威的森林》看完了。
它曾放置在书架近两年了。
整体下来,仿佛自己看了一本小黄书,真是奇妙。
《挪威的森林》是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我想它的起名大抵是源于女主人公直子所热爱的那首悲伤曲目。
书中描写了男主人公渡边、直子、木月以及绿子的曲折爱情。渡边是因为木月的关系而认识了直子,那时直子还是木月的恋人、青梅竹马。但在木月自杀死后,两人没有多少的交集,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两人逐渐相知起来。两人其实是相爱的,但渡边认为直子不曾爱过。但无论如何,因为木月这一层关系,两人内心都深感愧疚。
后来直子因为精神疾病去了疗养院修养,让两人的感情进入高潮。而正在上大学的渡边在课上认识了绿子,并与她相知。渡边想和直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对直子的病抱以信心,但直子的病情并没有同渡边所期盼的那样好转起来,后来转到专门的精神病医院后回到疗养院自杀。渡边一度陷入绝境,后来直子在疗养院的室友玲子顺路来探望,打开心扉。最后渡边同绿子一起,至此结尾。
读完了这本书,正如我在前面所言,感觉整本书都充斥着性的色彩,也许正如译者在前言所说,反映当时的社会混乱。却让我想到了现在生活里常见的出轨问题,也让我想起一句话——和变心无关,只是需要。
正如小说中的永泽一样,他并不心仪某个女生,只是内心深处的匮乏,让他急于找到宣泄的出口。也如渡边一般,即使他内心深爱着直子,也意识到离不开绿子,但还是同多名女子同床共枕,但也的确不曾变心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异地恋,最终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吧!
再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在看日本动漫的味道,特别是宫崎骏先生的《起风了》,兴许是译者翻译的太好了,大概是由于女主都是患病中的可怜人,也都是用着书信来维持彼此之间的联系。
复古而浪漫的书信呀!又莫名的想起了之前的那句富有诗意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在,几乎都看不见了。既是幸事也是憾事。
我是一个容易怀旧的人,也向往从前的书信的时代。因此,在某次心血来潮之时,叫朋友写封信给我。然而由于没有邮票,最后变成了快递。
再来的感触大抵就是死亡给人带来的震撼。正如书中著名的一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者永远都停留于他走的那个年纪,而留下来的生者却带着有过他的那段记忆活下去,越想忘记越深刻。你看到某个东西,听到某句话、某首歌,或者到了某个地方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也许没有那么频繁,但确实会有的。也正是如此,死亡并非生命的结束。
我妈妈去世的早,时常想起她。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在车上,又或是吃到了某一道菜……因此,也能轻易的感受到渡边对木月的那一份一不小心就想起的想念。有一种,时光还停留在他在的时候,从未远去。然而事实到底还是时光开始远走,记忆逐渐褪色。
最后想说的就是从始至终弥漫的那一种悲剧。小说里的好多人,大都带着不幸,不管他是优秀的,还是平凡的。
知性高雅的初美,在与永泽多年的恋爱未果后,与德国人结婚,一年多后自杀渡边眼里的那种震撼也随之消失;热爱音乐的玲子,耐心的教导一位女孩,最后反受其害,加重病情,家庭破碎;同样的还有渡边深爱着的直子与友人木月,最后都以自杀的方式走完这一生;甚至是同渡边住在一起的敢死队最后也杳无音讯……
对渡边与直子的爱情,其实我还有许多的不解,也许是还太年轻了。
名言:
1.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2.渡边对绿子说: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3.纵令那时未能相遇,也会在别的地方相遇。
4.永泽讲,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5.人一生中的机会,只有两三回,一旦失之交臂,一辈子都追悔莫及。
6.渡边说:“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我就这么喜欢你。”
——渡边对绿子说情话
7.十九二十岁,对人格的成熟是至关重要的时期。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他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