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残暴的国王
以前,有一位很残暴的国王,他总想着法子将反对他的人处死。口才培训
有一次 ,有一位大臣在朝堂上向他进谏,国王心怀不满 ,便给大臣捏造了罪名,准备将他处死。
国王不想让人们觉得自己很残暴,便对大臣说道: “看在你过往的功劳上,现在让你回答一个问题,如果答对了,我就赦免你的死罪,如果答错了,将对你执行死刑。”大臣知道国王想置自己于死地,但也不愿放过最后求生的可能,便接受了国王的提议。
国王便问道:“你猜我现在心里想什么?”国王此时心里暗喜,他觉得无论大臣说什么,他都可以说大臣说的非他所想,因此,这个反对他的大臣是难逃一死的。谁料到,大臣思索了一番回答道:“您想处死我。”国王楞了一下,只好把大臣放了。
这则故事大臣的逻辑思维在哪呢?大臣机智地利用了国王给定的条件:猜中国王想的就不会被处死,未猜中国王想的就会被处死,这是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大臣回答的是“国王想处死我是自己想的,按照条件,他不能够处死大臣;如果国王不承认大臣的回答,也就承认了自己不想处死大臣,此时国王如果坚持行刑,便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只好作罢。
歌德让路
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天在魏玛公园里散步,不料迎面遇见了自己的死对头,而他们两人正在走的这条小道只能通过一个行人。这位死对头是个尖锐的批评家,经常批评歌德的文学作品。死对头趾高气昂地朝着歌德走来 ,并且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歌德看着面前的批评家,一边停住了脚步让在一旁,一边笑着对他说:“我刚好相反!”批评家听了这话,只能悻悻地走了。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则幽默的小故事,批评家说的其实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要是傻子,我从来就不给让路。而批评家不给歌德让路,也就是表明歌德就是傻子。歌德说的“我刚好相反”,其实也可以用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达:只要是傻子,我从来就给让路。而歌德给批评家让路,并不是说自己乖乖认输了,而是就此说明批评家是个傻子,从而打击了批评家的嚣张气焰,达到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目的。口才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