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随手写,写完自己也不看,天天反复去创造自己的语句,什么事都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积累就得靠平时的那些点点滴滴。
现在的什么著作专辑,都讲求一个版权或者一个署名问题,洋洋洒洒的大作,已经是绞尽脑汁,万一被哪个家伙白捡了,多亏啊。要么,也要给个机会,写上我张三李四的大名,也可以满足点虚荣心,那我也是名家了,哈哈哈,洋洋得意。
可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期罗辑思维,版权这个概念,只有短短300年,然而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已经好几千年了,那么没有版权的那片大段大段的日子,是什么东东激发着他们的文字控?那就是兴趣,我想写就写,我高兴。聊斋志异的蒲松龄,据说就在路边摆个茶摊,过来喝茶不要钱,讲个故事就成,然后晚上再整理一下,聊斋就这样出来了。话锋一转,现在读者买聊斋志异的付的书钱,还会有蒲松龄的份吗?他可是一毛钱都拿不到,他的后人也一样拿不到版权所带来的经济实惠。
更多的那些唐诗三百首,宋词,四大名著,孔子还会跳出来说,从古到今论语印那么多,给我几张毛爷爷花花?孔子喜欢曰,那就有了子曰。有自己的爱好,怡然自得,即使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精神还在,国民精神食粮,远比为了混饭而凑足字数的垃圾食品,要有更深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