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我们彻底清理入户那里的枯枝败叶和花盆里的杂物。
这时候我发现,春天时候差点被我们扔掉的发财树,如今已经长得枝繁叶茂,甚是好看。
当我们想给它换盆、换土时候,看着光秃秃的根部和了无生机的枝叶,我和朋友同时说:“估计没用了,你看连根都没有了,扔掉吧?”
可是一会儿后,我又和朋友说:“反正这个花盆空着也是空着,我们还是把它种回去吧,万一能活过来呢?毕竟才买回来几个月,扔了怪可惜的。”
于是,换了花盆和泥土的发财树,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居然变得如此绿油油、生机勃勃了,谁能知道,几个月前,它差点遭遇被淘汰出局的厄运呢?
02
土壤和环境,对花草来说很重要,其实,对人来说,尤其是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打地洞,这就很好地说明,一个人生长的环境非常重要,如果想要改变,后天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改变一二。
美国有科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一对非常贫穷的双胞胎兄弟,因为生父母养不起这么多孩子,就决定把他们送人。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这对双胞胎兄弟,分别送到议员家庭和贫民窟家庭。
结果怎么样呢?
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议员的孩子在重要的政府部门工作,而贫民窟的那个孩子,依然在打架斗殴,酗酒闹事。
本来,他们都有着一样的基因,几乎一样的智商,结果为什么会如此天壤之别呢?
03
原因就是在于他们后天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也就是“土壤”不一样。
先说议员家庭的那个孩子。因为是议员家庭,所以他们是衣食无忧的,孩子一送到他们家,就受到了较好地照顾。
长大后,他就在贵族学校读书、求学,过着我们无法企及的有钱人的生活。因为孩子自己懂事,家教好,所以孩子一直很出类拔萃,深得那家人的喜爱,他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
名牌大学毕业后,很快孩子就凭着自己的实力力,进入政要机构上班。
04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现在我们来看看贫民窟的孩子。
脏,乱,差,是贫民窟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孩子被送到这里后,就是他不幸生活的开始。
因为贫穷,他们经常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疯了的孩子就常常和邻居家的那些野小子一起,这里偷个馒头,那里偷个包子,以抚慰饥肠辘辘。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他,爱上学就去,不爱上学就旷课,打架,或者纯粹在街上游荡,玩耍……
因为“闲不住”,很快孩子就辍学了,很快就和贫民窟的那些穷小子打成一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直到20多年后,做实验的科学家让他们兄弟俩相会。
05
一样的身材,一样的相貌,甚至连走路的姿态都是一样的。
可是,他们身上也有太多的不一样:一个是西装革履,一看就知道是上流社会的精英人物,而另一个则是衣裳褴褛,一看就知道是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一个粗话连篇,几乎没有教养可言,而另一个则彬彬有礼,绝对的绅士形象。
是的,这就是环境造就人,但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主要是看父母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后天的生长环境,孩子成长的“土壤”。
所以,在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智慧的孟母就想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有利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然,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因为生活成本太高,我们不可能像孟母那样三迁,但我们也可以尽自己所能,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
06
很多人都说手机是祸害,游戏是祸害。
其实不然,手机没错,游戏也是无辜的,错就错在使用它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无法离开手机,也不可能不使用手机,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依赖手机,至少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抓住手机不放手,自己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却一次次烦躁不安地对孩子说:“你到底做不做作业啊?你倒是看看书啊?你怎么还在看电视(玩手机)呢?”
有个笑话这么说:一天,一大家人围着桌子吃饭,一个长辈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啊,读好书可以怎样、怎样……”。
一会儿后,那孩子抬起头幽幽地说:“凭什么一家人吃饭,就要我一个人读书啊?既然读书那么好,那你们为什么都不读书?”
透过这笑话我们可以发现:要让孩子真正想学习,静下心来学习,他首先需要一个榜样,可以对照看的榜样。
所以有人说,孩子永远看父母做的,而不是看父母说的。
因此,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环境,就需要父母自己用心去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就要尽量做到,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就要尽量克制。
最起码不能“口是心非”——天天叫孩子不要玩手机、看电视,可是自己天天沙发上葛优躺着看电视,新式“吸大麻”——手机抱着,却时刻叫孩子认真读书,孩子,他会听你的么?
否则,那样的土壤绝对是贫瘠不堪的,不要说给孩子提供养分,甚至会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