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马太效应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故事。
话说,国王给他的仆人们一些银子去做生意,生意做的好的仆人不仅赚的盆满钵满,还得到国王奖励的城邑,并把不作为的仆人手里的银子也赏给这个意气风发的仆人,并且说: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其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用马太效应解释的事情。解释不是为了解决马太效应带来的困扰,而是在心理层面上宽宥一些看似不合理事物或现象的存在。
哪怕那不是非常符合公序良俗的、甚至与你的三观背道而驰的,如果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的话,至少不会让自己走入死胡同,这也是懂点心理学对自我的一点保护作用吧。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
通俗点讲,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虽然有点被过度解读或者断章取义,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有道理的。即使没有道理,那也是因为生活本身有时候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
好的,尽情去享受;坏的,尽力去忍受!在享受和忍受的交叉口,格局和视角显得格外重要。
2、
有一个朋友,近一段时间遭遇了巨大的人生变故——先是婚姻出现问题,刚把婚离了,工作上又屡遭排挤,与职称晋级无缘;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直到现在还在恢复和观察中。
作为朋友,也只能默默陪伴,有时候安慰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呢,当然是有理由抱怨、发牢骚,虽然也知道根本是没什么用处的。
在劝她的时候,我想到了马太效应。她问,什么是马太效应?我让她自己去查。或许,她通过亲自去了解这些知识,能够找到宽慰自己的路。对于已然毫无可能改变的坏事不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先接受再试着改变,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切断马太效应在身上不断发生的连锁反应。
除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力量能完成这种痛苦的蜕变。毕竟,生活中总有一些被称之为命运的东西是我们不能掌控的。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在巨大的灾难和莫测的命运面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不让自己陷入到自怨自艾的深渊里爬不出来,这也许是处于焦虑和苦难中的人迈出自救的第一步。
3、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有的人闲死有的人忙死,这也可以用马太效应解释——工作量越大,领导给你安排的活越多;越是清闲的人,好像变成了透明人,活都绕着他走似的。
有一天,一个踏实勤奋、业务精熟的前辈姐姐在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又被领导硬塞了一个新活。领导说:“谁让你会的多呢!”一向脾气很好的姐姐,这次也是急了,气愤的说:“会的多的人就该死吗?!”
我的姐,一看你就不知道马太效应。你以为,你那些业务知识是怎么越聚越多的?还不是那如国王一样霸气的领导赐予你的,“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而那些不知业务能力为何物的人,是被剥夺了那份“荣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且不论被剥夺者是否开心(想必大多是开心的,甚至是费劲心思情愿被剥夺的),单说这种工作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在打击人的工作积极性——既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凭什么别人啥都不干,有的人就要累成狗?
怨言归怨言,好在我找到了理论支持,稍安勿躁。所以说,该死的不是业务精熟、会的多的人,该死的是工作中的马太效应,以及那些助纣为虐、滋生这种恶性环境的土壤。
4、
以中国的智慧PK一下马太效应,有些词能完美的诠释马太效应。
比如,落井下石。在你已经很倒霉的时候,会让你更倒霉,让你喝凉水都塞牙;
比如,锦上添花。在你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给你添上耀眼的花儿,多多益善、万紫千红嘛;
比如,两极分化。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好的坏的,分道扬镳、快马加鞭,分别沿着各自的方向奋发图强,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难以逃脱的怪圈……
《道德经》中老子有句很哲理的话,足以与马太效应的提法相媲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意思就是说,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人之道却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天道,即大自然,还是大自然仁慈宽厚吧。道法自然才是正道啊,只可惜正道总是满满的沧桑啊。而人道中的劣根性,更好的诠释了马太效应在人类社会的无孔不入、甚至避无可避,你也可以理解为人性使然。
既如此,当以智慧为剑,果决斩断环环相扣中的任何一环,让坏的即时完结;当以慈悲为怀,宽容那些好的,即使那些好暂时不属于你,也愿意让美好多多益善、赓续连绵——这才是我们想拥抱的、身边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