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被高尔基评价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豆瓣上评分8.7,将一场痴情少女对男作家的默默无闻、毫无指望的暗恋用信件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作家41岁生日的这天,他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信上,女人向他讲述了自己暗恋他11年的故事。
从13岁起,女人就对作家芳心暗许,为他做过很多幼稚的事,18岁时与他有过一夜情、为他未婚生子、后又沦为妓女,甚至放弃了做伯爵夫人,只为坚守对他的一颗真心。后来儿子不幸因一场高烧病逝,女人备受打击下,也跟着重病过世。
然而,令人可悲可叹的是,直到看完这封信,作家依然没能记起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是的,这个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未来甚至尊严,押上全部人生做赌注的女人,到最后,依然在作家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中留不下姓名。而这一切,都起源于那个作家多情的眼神。
在他的垂眸中,她度过了“三生三世”
在女人不到30年的短暂一生中,经历了爱情世界的“三生三世”。
第一世:童年时期
13岁的她第一次见到作家,当时的作家也才25岁,相貌英俊,谈吐风流,懂多国语言,知识渊博又充满热情,带着一个仆人和许多她没见过的东西搬到了她家对面的屋子。
二人的第一次见面,女人就被作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次,她为作家开门,作家含情脉脉微笑着看着她,亲昵地对她说:“谢谢你,亲爱的小姐。”
因为这个眼神,从那一刻起,她爱上了他,她的心只属于他。
此后她带着孩子特有的纯洁与执拗,悄悄地守护着这场暗恋,她从自己房门的窥视孔注意着对面作家的一举一动,观察他的着装、日常习惯还有往来的朋友和女人。
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她越陷越深。
正当她沉醉在自己孩子气的暗恋中时,再婚的母亲带着她一起搬到了遥远的因斯布鲁克去,为这场暗恋粗暴地按下了暂停键。
第二世:少女时期
爱情向来是盲目的,放在一个未成年女孩的身上更是如此。
搬家并没有让她停止暗恋,反而让她对作家的爱意更加如野草般肆意张狂地生长着,变得更加狂热而卑微。
她开始不断回忆与作家有关的往事,想象作家可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这样的思念中长成了18岁的亭亭少女。
周围的男生开始对她献殷勤,变着法儿地讨好她、围着她转,她却完全提不起心思,只想着近在心头,却远在维也纳的那个作家。
终于,她得到了去维也纳当服装店职员的机会,白天上班,晚上就去作家楼下看着他房间的灯火,想象着与他的见面。
很快机会来临,在一次仰望灯火的时候,作家从远处朝她走来,用同样温柔多情的眼光看着她,却并没有认出她。
就是这一眼,让她从梦境回到了现实:原来,作家对女性的眼神都是这么的温柔多情,仿佛看着他最亲爱的情人,而她只是他几百个女人中的一个,并不是她以为的那个对他来说特殊而唯一的人。
这是他们第二次对视,却依然没能让少女清醒。
风流的作家邀请少女吃饭,然后顺理成章地回到他的房子,顺理成章地春风一度,她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作家,过了3天如梦的日子后,作家出门远行。
经历了两个月漫长的等待折磨,少女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作家早已将她遗忘。
第三世:女人时期
虽然作家已经忘了她,她却怀上了他的孩子,作为她爱情的延续,她将孩子生了下来。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让他能进入作家所在的生活圈子,已经出落得妩媚动人的女人开始出卖身体赚钱。
这期间,有伯爵向她求婚,却被她拒绝。她要保留仅有的自由,等待作家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召唤。
在冥冥之中,女人与作家在舞厅中再次相见,作家用一如既往的热烈的眼神暗示邀请女人去到前厅,他依然没有认出她,她却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回了那间房子,以妓女的身份同作家度过了缠绵一夜。
女人在黎明对作家百般暗示,作家依然记不起他,而他的仆人却在她要离开时,一眼就认出了她是从前对面的小女孩,这更让她认清作家心中从来都不曾有过她的事实,她心死离去。
一年后,随着心爱的儿子夭折,求爱无望的她也跟着重病而去。
失去自我的爱情,无异于一场灾难
在陌生女人短暂的一生中,上天曾给过她许多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都被她以爱情为由给拦了下来:
第一个机会是在童年时期,母亲为她找了个很有钱的继父,举家搬迁到因斯布鲁克去。只要停止对作家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切生活都能回到正轨。继父不仅有钱,还性情温和,待她又好,她可以平静富足地过完一生,但她却选择回到维纳斯做服装店职员;
第二个机会是在她的少女时期,她成长为一个美貌的少女,对年轻的小伙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她有着众多的追求者,只要有一个打动了她的芳心,她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光明正大的爱情,会拥有疼她爱她的丈夫,还会像世间大多数少女一般甜蜜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但她却选择在作家楼下仰望灯光;
放弃了前两个机会,上天又给她降下大招:沦为妓女时,她曾被一个体贴、宠爱并尊重她的伯爵求婚,她拒绝了;又有工厂主愿意求娶她,她也拒绝了。从信中的描述看,她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愿意娶她的优秀男人,她本可以让自己与孩子过得衣食无忧、有权有势,却还是选择成为了与作家过夜的妓女。
放弃富足的生活、甜蜜的爱情以及翻盘的人生,这个女人已经彻底被这场无法见光的暗恋蒙蔽了双眼,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爱情中,失去自我,甚至甘愿放弃生命。
纵观她的人生轨迹,从暗恋萌芽、狂热单恋到一夜情、未婚生子、沦为妓女,最后重病而亡,是什么让她失去自我,酿成这出爱情的灾难?
人生阅历不足,以致跌入情网
年少时谁都憧憬爱情,但过早爱上一个人却并不是一件好事。13岁的她,情窦初开,却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三观还处在一个待完善的阶段。
加上她的父亲早亡,她对男人和爱情既好奇又无从得知,一旦见到与她以往所见更优秀、更好看的男人,如书中的作家,大她12岁,既学识渊博又风流多情,讨女人欢心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他的出现,对于人生阅历十分浅薄的她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跌入情网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以后哪怕遇到更优秀的男子,也会因为不如初恋的特殊而略输一筹,站在这扇过早向她开启的爱情大门前,她“命中注定要用一生在你紧闭的大门前等候”。
将心上人过于美化,以致泥足深陷
都知道人在恋爱中会将心上人进行美化,原本的小缺点也会因为爱情的滤镜而变得独特而可爱。
陷入爱情的她也是如此,她明知他风流成性,有过好几百个女人,也知道他有着热情和阴暗的两面性,但仍无可救药地爱着他。哪怕在异地都没能浇熄爱的火苗,反而更加美化了作家的形象,让他成了她心中那束白月光。
此时的她已经全然看不见作家身上有哪些不好,任何缺点只要放在作家身上就都是好的,都是她爱的。
正是由于她将作家的形象过于美化,以至于哪怕日后遇见比作家更出色的伯爵,也因为这层该死的滤镜,让她宁愿沦为与作家过夜的妓女,也不愿成为高贵的伯爵夫人。
在一段感情中,谁先动心,谁就输了。面对从来不曾对她动过心,甚至不曾记得她的作家,这个陌生女人的爱情从开始就预示着不会有个好结局。而她仍心甘情愿地深陷在这场单恋中,泥足深陷。
对爱情理解过于理想,以致失去自我
少女对爱情总是有幻想的,当时还是个孩子的她,对爱情的理解过于浅薄、也过于理想化,天真地以为只要喜欢就要从一而终,就要为一个人奉献所有,不管对方是否知道、更不论对方是否愿意接受。
虽说为一个人默默付出并不违反道德法规,但真要论这种做法,我只有六个字:可以,但没必要。
因为爱一个人,就将自己活得像个附属,用一辈子活成了他邻居的小女孩、他的一夜情对象、他孩子的母亲、与他过夜的妓女……种种形象都围绕着他,独独没有她自己,在金钱、身体、尊严之外,她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我。
这般牺牲换来了什么?只换来作家看过信之后模糊的一个印象,记不清她的脸,也记不起她的名字。她倾尽所有捧出真心来对待的爱恋,在作家眼中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女人,除了让他知道有女人曾为他如此奉献和牺牲,对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在这场爱情中,她唯一的筹码就是自己年轻的身体和美貌,但这些东西对作家来说并不缺,她有且仅有的美貌对作家的吸引力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她注定永远无法让作家记住自己。
我很喜欢舒婷的《致橡树》,就像橡树与木棉树一样,爱情应该是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无关年龄、家境等外在条件,但双方必须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既能在离开对方后能够独立生活,又会在相聚时觉得更加完满。如诗中所说: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钱钟书和杨绛,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爱情示范。
钱钟书,文学家、作家,精通多种语言,阅书无数,年轻时负有才子之名;杨绛作为他的妻子,同时也是有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她写的《我们仨》感动无数国人。
他们夫妻二人,事业上势均力敌,灵魂高度契合,能明白对方说的话,也愿意包容对方的不足。
生活中,杨绛愿意为钱钟书收拾“闯祸”后的烂摊子,钱钟书也愿意为杨绛做几十年的早餐,他们二人之间不存在附属关系,而是互相扶持着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既是思想上的灵魂伴侣,也是生活中的合作伙伴,相濡以沫地走过六十多年。
看过他们的爱情,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好的爱情不会让人失去自我,反而会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的爱情会为你锦上添花,也会为你雪中送炭。
学会先爱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陌生女人的最大问题就出在失去了自我上,不管是爱情,还是在其他的人际交往中,人都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怎么更好地去爱他人。
爱情不该是一件需要抛开全部尊严的事情,学会爱自己,是让自己保持一条尊严的底线,不管怎样的爱情,都不能让你突破这条底线,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如何才能爱自己呢?
多读书、多锻炼。读书是为了明事理、辩是非,不会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做出令人后悔终生的事情;坚持锻炼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更好地读书、恋爱,完成人生中的各项大事。
有至少一个的兴趣爱好。人生在世总得有点爱好,最好是那种能让你投入一整天热情的爱好,它将让你的人生中不会只剩下爱情,更会在不期而至的人生灰暗时刻支撑你走下去,而不是让你整天在灰暗的房间里怨天尤人。能走出来,才能走下去。
理性看待爱情。明白爱情不是雪中送炭的救命良药,不将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爱情这件事上。在选择恋爱、结婚对象时,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不将对象想象得天仙下凡,而是爱那个人的优点,也可以包容TA的缺点。一段感情成功与否,不在于你够不够好,而在于你们是不是真的合适。
如果是早两年看这篇小说,我会觉得这样的暗恋是多么伟大而真诚,现在看来,这种赌上一生的单恋其实就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一种绑架,绑架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能,也绑架了对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知情的基本权利,最后还落得个撕票的下场。
若是有一天她从想象中醒来,是否会后悔在13岁的那天遇见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