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手机还不是每个人的标配,与家人联系的方式一般就是宿舍电话,和家书。执意要离家很远求学的我,第一次写家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加了一句话:北方的面食还没有习惯,很是想念妈妈做的蛋炒饭。
蛋炒饭是妈妈每天早上叫我起床后,经常为我准备的早饭——也是我这一生学会的第一道料理——炒饭的步骤很简单,开火、放油、爆葱花、加入前一天中午的剩米饭,简单翻炒后打鸡蛋,翻炒到蛋液包裹着每一粒米,粒粒分明,再放点盐,就可以出锅了。据说这样的蛋炒饭叫金包银,跟很多饭店先炒蛋再放米饭的方法不是很一样。但我始终觉得,这才是蛋炒饭最正宗的做法。
炒好后的蛋炒饭,其实味道很简单,就只是蛋香和米香,没有多余的滋味。再后来我吃过很多饭店的蛋炒饭,论口感也都比妈妈炒的好吃很多倍。不知道写信的那个时候,是因为第一次离家心生思念、还真的是不能适应面食想念米饭。
那一年寒假回家,早上起床后的第一顿饭,自然就是妈妈的蛋炒饭。记忆中,那也是妈妈最后一次给我炒蛋炒饭了。后来回去的次数很少,工作也一直在外地。再回家的时候,妈妈因为长期迁就家中病人的口味,所有的饭菜都是低油少盐素淡寡味,每一道菜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没什么分别、自然也就没什么记忆了。
于是关于家的记忆,好像就只剩脑海中、舌尖上,那一点蛋液包裹着米饭的清香味道。
经常有人说,吃过了山珍海味,才发现最好吃的是儿时妈妈做的饭菜。好吃的不是因为饭菜的味道,而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如果说我只记得这一道蛋炒饭,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很郁闷?更不知道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过饭菜的我家宝,长大之后会不会连一碗蛋炒饭的记忆都找寻不到?
我其实真的不会做饭(就是懒)。怀孕那年无人照顾,实在无奈之下尝试着做了几次——居然都还能入口。一直到后来宝宝开始吃辅食了,我才买了食谱给她一点点的做。从蒸蛋羹、青菜泥,到后来的意大利面、蛋炒饭,这些简单的快手饭做了将近一年,之后也随着她可以和大人一样饮食而搁下了。
大约是因为我对蛋炒饭有特殊的记忆和情感,我其实很少做蛋炒饭——毕竟家里不是随时都有剩米饭的——但是每次做宝宝都还是很爱吃——也可能是因为我加了番茄酱米饭都变成红色而且有了甜味的缘故吧。而这个红色的蛋炒饭,会成为我家宝对我的记忆吗?
人的记忆机制其实很复杂,也很简单,就像人类的生存都是先从简单的吃饭穿衣开始一样,最深刻的记忆,往往就是从一粥一饭、一针一线开始的。中国自诩是美食大国,不管是哪一样流传下来的美食,背后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的舌头、身体,往往比我们的大脑更先体会到这味道背后的故事,并深深的记忆了下来。
年初一段时间内我几乎得了厌食症,没有食欲、不思饮食,吃什么都觉得没有味道。偶然一次朋友聚会,居然就在一家老家的特色小店里面找回了失落已久的食欲。那个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所谓乡愁,就是身体想念家乡的饭菜味道了。
我的乡愁大约就是一碗蛋炒饭了,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