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班之前,我将打算实习到月底出去找工作的事情告诉了在报社带我的师傅。
没想到师傅听后愣了几秒,随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问我有没有想好要去哪个城市,进哪家公司,做什么工作。
我说去上海或者杭州,互联网公司,还是做之前做过的运营策划。
于是,师傅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劝说工作,苦口婆心。
“你在报社不是做得挺好么?老总也很照顾你,继续做下去毕业就可以转正。”
“其实在我们这种小城市的报社工作,再适合女孩子不过了。工作轻松,待遇好,又稳定,离家也近。”
“你一个女孩子,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会很难熬的。我身边那些出去工作的朋友,过不了几年都回来了,真的。”
“而且互联网公司工作都很忙,加班是常事,都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基本上能挑出来的理由都说尽了。
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外面的世界太险恶,所以,留下来。
「留下来 」还是 「走出去」,这是个我想了太久的问题。
哪怕是一年前甚至几个月以前的我,都是一条心想往外走的。总觉得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为了走出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而不是留下来,过千篇一律的安稳日子。
可随着近几个月在家乡报社的实习,和身边亲人朋友和同事们一次次的劝说洗脑,我开始慢慢考虑以前被理所当然忽视掉的现实: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父母生病的时候怎么办?每年春节怎么过?如若在外地结婚生子,孩子和父母又该置身何处?工作了几年工作感情都毫无进展的话要不要回家?
这一切问题竟让我心中的天平开始摇摆不定。
是的,我清楚地知道留在家乡我可以过上一份多么舒适的生活。即使我如愿走出去了,也很可能混个一两年依旧没干出点什么名堂来,再次被拉回家乡重新开始。
可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就是那么的不甘心呢?
每天都会问自己一遍,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
答案总是否定,但我知道这并非坏事。
我对自己还有太多的不满,而恰恰是这种不满,才能时刻保持我前进的动力。
每次看到网络上那些闪闪发亮的女孩子,总会提醒自己一定要克服弱点,更加努力,也成长得那么好。
我很害怕如果留在小城市,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天天被身边的人夸赞如何优秀如何好,会渐渐磨掉我身上仅存的那么一点「不自满」。然后,我就变成了温水里那只被煮死了都不自知的青蛙,再也无力跳出这口温水锅。
最近,知乎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异常激烈: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在下面的一个答案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击中了我:
中国青年从来都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年轻人天生的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哪怕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期待有时候超出能力而不切实际。
于是开始深刻反省自己有没有陷入这种看似壮志未酬,实则自欺欺人的浪漫主义情怀里。
思考良久之后,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微博:
毕业的时候,有两种生活摆在了我的面前,第一种:体制内的工作,一个月小几千,上着磨洋工的班儿,车房父母备好,对象家人给介绍,速速结婚生子,娱乐活动是喝酒吃串吹牛逼淘宝洗澡打麻将,衣食无忧,梦想无望。第二种:不知道。 你选哪一个?
没想到很多久未联系的朋友纷纷来评。
有的说,关键是,要有一个清晰的梦想。如若梦想不明倒不如选择肢体安逸。
也有的说,梦想这个词被提及太多次已不好意思轻易说出口。其实无论选择哪种生活,都有把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阳光向上的人。关键是乐观积极不浮躁的生活态度。
也有人轻而易举就选择了第一种...
我突然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毛姆笔下那个为了绘画理想,一声不响放弃平稳的工作与家庭,独自一人去巴黎学画的怪人査尔斯。
有人无法理解,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回答得多么漂亮,深得我心。
以致于,我立刻把QQ签名改成了“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如今再回想,不禁感到心虚。
我真的有强大如査尔斯那样宿命般不可舍弃的梦想吗?还是一直以来都是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被梦想击中?
我甚至不清楚自己选择的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这时候又有人跳出来了,“年轻人,你不试试怎么会知道?”
那就试试吧。
人生处处是选择,愿赌服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