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冬天有些萧瑟,天空也时常灰蒙蒙的,太阳总像隔了一层雾。街边高大整齐的树木也在寒风中瑟缩着,早没了夏日的舒展和苍翠,于是格外怀念小时候的生活过的那个小村,还有小村美丽的冬天……
记忆里的冬天格外寒冷,说呵气成冰一点都不夸张。那时候还不知道羽绒服为何物,我们穿的都是妈妈亲手缝制的大棉袄二棉裤,还有手捂子和棉鞋。喜欢落雪以后,天地间苍茫一色,远山,近树,辽阔的田野,所有的房子,草房,瓦房,泥瓦混合房,都变成一样的童话里的雪屋子。柴禾垛和谷草垛上都盖上厚厚的雪被子,田野上白茫茫一片,杨树和柳树的树枝上也挂着白白的雪花,太阳出来了,格外耀眼,天空瓦蓝瓦蓝的,空气格外寒冷而清澈……找不到食物的麻雀着急的叽叽喳喳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于是树枝上的雪花便簌簌落下……
最喜欢的还是村子南边草甸子里的那一眼泉水,一年四季像喷泉一样不停地汩汩地冒水,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泉眼周围形成一座“大冰山”,一个天然的滑冰场,是孩子们的乐园。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电视还是奢侈品,没有普及。“大冰山”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打出溜滑,滑爬犁,抽冰猴,钉钉子,踢毽子……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那时候老师留的作业特别少,少的从来不觉得是负担),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到“大冰山”上集合,奔跑追逐着,欢声笑语在辽阔的田野里回荡……直到月亮和星星都出来了,银河像一条玉带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远处传来爸爸妈妈喊着自家孩子的小名儿,我们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开冰山,并相约明天还来这里接着玩儿……
记忆里的冬天,没有现在花样百出的各种水果和零食。我们的水果就是菜窖里的大萝卜,红皮的,绿皮的,切开来,水灵灵的,又甜又脆,特别好吃……还有就是过年时候的冻梨和冻柿子,年前爸爸妈妈赶集买回来,东掖西藏的,留着过年吃。可还是躲不过猴尖的孩子们,不管藏哪儿都能找到。掏出几个揣棉袄兜里,玩累了拿出来就啃。尽管有些冰牙,但是依然舍不下那份酸酸甜甜的味道……冻得邦邦硬的粘豆包,也是我们的零食,在寒风中啃冻豆包的经历,是总也忘不掉的回忆。一层一层的啃,黏黏的,凉凉的,啃到馅的时候,就是甜甜的……还有自己家炒的苞米哑巴苞米花,毛嗑,都是记忆里最好吃的零食……
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暖气”,冬天的教室,是要生炉子的。每个班都有“炉长”,每天第一个来到班级负责生炉子。先用废纸和豆柞引火,等火生起来了,才可以放煤。往往把炉火生起来都会冒满屋子的烟,等全班同学都来班的时候,烟气基本散去了,冻了一夜的教室因着越来越旺的炉火,一点点温暖起来。只是我们的炉长,已经呛得鼻涕拉瞎,灰头土脸的成了“花猫”……
尽管有火炉,坐在后排的同学还是会觉得冷,教室空间大,就那么一个炉子,难免冷热不均。上课铃一响,文艺委员先给大家起首歌,全班同学一边唱歌,一边跺脚,因为冷。课堂上如果实在太冷的时候,老师也会允许我们用几分钟时间一起跺脚取暖……下课了,好多同学都会围着炉子烤。坐在炉子周围的同学,会自觉的让出座位,让离炉子远的同学烤烤冻僵的手脚。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几个冬天手脚没冻伤的,好多的手都是冻得鼓鼓的,像个馒头。时间长了,形成水泡,溃疡……而且冻伤每年冬天都会复发……即使冷,也阻挡不了下课玩儿的脚步!烤三两分钟炉火,赶紧跑操场上去玩儿……
童年的冬天,有太多的回忆,写不尽,说不完。每当飞雪飘零的季节,都会格外想念。那片原野,那远山,近树,冰山,泉水,小河,童年的小伙伴……今夕何夕?想起了太多的往昔,依稀难忘的,就是记忆里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