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上学期我与孩子们共读的一篇名著,我们一起梳理了情节,孩子们做了摘抄,写了读后感,我的阅读收获也不少。
小说写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久远的年代和拉车生活,距离现在的孩子们比较遥远,必须找到一个契合点,打通这部作品和孩子们心灵通道,阅读才会更有效。该怎么办呢?我在不断的思考。
有人说,读小说,观人生,观的是改变,我深以为然。一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一定写出了主人公的成长变化,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读出主人公成长改变的诱因,读出主人公成长改变的走向,借此来关照我们的人生,关照我们的改变,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小说产生共鸣,彼此联系。小说主人公祥子是我们阅读时重点关注的对象,祥子的改变如何与学生产生共融,又如何让孩子们在祥子身上见自我,我又一次陷入沉思。
十八岁的祥子,来自农村,在北平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但他有梦想,有追求,能吃苦,肯付出,渴望过上有车的幸福生活,而事实总不如人意,经历了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之后,经历了一次次的挣扎与妥协之后,他被彻彻底底的沦为了一个失败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祥子的?虎妞、大兵、孙侦探等都是他人生的拦路石;动荡的年代,黑暗的社会,像一只怪兽,吞噬了他的梦想,消解了他的追求,最终把他变成了行尸走肉。祥子失败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在旧社会,农民身份的祥子没有读书的机会,没有学习一门技艺的条件,更不能拼爹拼妈,他只有一身筋骨,只有迷信守旧,只有逆来顺受,只有听天由命。一切,他都无法改变。
没有学习的机会,就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祥子一样任人摆布。今天的我们,是否珍惜了自己的学习机会?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