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文章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理论武装都是重中之重。只有把理论学习这个基础打牢,真正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才能达到主题教育的预期目标,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坚持不懈把抓落实放在首位,才能在主题教育中取得实效。
只争朝夕抓落实,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韧性迎难而上。抓落实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抓落实既是对忠诚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其能力水平高低的直接检验。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养分”,大力弘扬以学促干的优良学风,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吃透上边的、把握下面的、形成自己的。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斗志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接“最烫山芋”,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提振干事精神,在重点难点问题上久久为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务实精神,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转变作风善落实,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擦亮公仆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深扎基层一线,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基层前沿承接地气,擦亮眼睛掌握实况,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标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纾民困办实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用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做群众的“官老爷”,做人民的“勤务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民服务中狠抓落实。
加强监督真落实,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精神在“内外监督”上下功夫。面对问题的破解,既要科学施策、抓细抓实,也要善借外脑,用好群众“高参”。晒出的“账单”是否能兑现,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群众眼里不揉沙子,群众满意度是最终的试金石。坚持问题导向,树立“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失职”理念,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不断拓展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的热点关切快速回应,在常态化沟通交流中增进群众理解与信任,让群众监督方便快捷、时时在线;针对群众关注的典型问题,定期召开工作通气会,对工作进度、工作成效、所遇困难向群众通报,靶向“施药开刀”,经常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坚持在“实”处打底、在“干”处发力,不断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