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没有人能够像希特勒一样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七十多年过去,他留下的烙印依旧存在,依旧刻在许多人的心中,每每让人想起总是不寒而栗。对我来说,希特勒平庸的才能和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的不成正比的谜团让我着迷,大概一年前开始解读希特勒,到今天为止才有勇气记录他,因为至今他依然像一个谜团一样盘踞在我的心中,一大堆的谜团并没有随着我的了解而逐渐减少,因而这一次我希望在记录中归纳,在归纳中思考,希望能明白部分问题。
对于希特勒的传记,比较权威的有四个版本,最早的是康拉德.海登30年代中期撰写的第一本希特勒传记。海登作为自由派《法兰克福报》1923-1930年驻慕尼黑的记者,目睹了希特勒成为德国政界名人的崛起之路,在书中海登将希特勒描述成一个蛊惑民心者。书中精确的判断和明智的分析确立了这本书的地位。他将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的结合描述为“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失败的民族结合在一起”,深刻与贴切让人孜孜称奇。这本书第一次以希特勒传记的形式对当时德国的罪行发起的一次重大的冲击。
第二个版本是阿兰.布洛克在1952年出版的希特勒传记,布洛克以缴获的德国档案文件作为研究的基础,将希特勒描述成“一个彻底无原则受权利欲驱使的投机者”。虽然在后人的研究中证明了“希特勒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但是并不妨碍这本书作为研究“希特勒现象”起点的地位。布洛克还有另外一个观点,国家社会主义是“不断添加新动力的运动,口味不断变换并且时刻准备替换成新口味的革命”,但它并非是“一种世界观和一个主义”。
第三个版本是约阿希姆.费斯特的《希特勒传》,这本书在七十年代一经推出变引起轰动。费斯特不仅绘出了当时无与伦比的希特勒的心理图析,还将他纳入时代背景中进行研究。在他的笔下,希特勒崛起最重要的前提是个人状况和普遍状况的耦合。“一个人和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和一个人难以索解的耦合”。虽然这部传记在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例如在事实可靠性方面,他的很多资料来自于希特勒最欣赏的军备部长施佩尔,而施佩尔的论述有许多漏洞,但是这本书依然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
第四个版本是伊恩.肖克在20世纪末推出的希特勒传记,是目前为止论证最为详细也是最具权威性的一本,这本书建立在一些前人无法查阅的资料上,例如约瑟夫.戈培尔的日记。在这本书中,肖克对造就希特勒的社会条件和力量比“希特勒本人的独特个性更感兴趣”,他将视角转到了权力的本质——即“元首“的权力。希特勒的个人意图与他从属的同僚与机关的动机所产生的结构性行动压力相互作用,成为政权不断推行极端政策的推动力,这是作者的中心论点。
此时我正在阅读的是德国作家福尔克尔.乌尔里希的最新的关于希特勒的传记,这本书想把在肖克书中形象显得格外苍白的希特勒再次推到中心位置,同时又兼顾到了希特勒所处的社会状况。为什么会有此意图?因为一直以来一个核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为什么一个智力和才能皆微不足道的人对世界的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许大多数人对希特勒深刻的印象停留在他那煽情的”演讲“上面,再就是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和戏子。希特勒喜欢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这并不能掩盖它在绘画和建筑领域水平的低下。但是如何解释他能在1933年前的党内危机中取得胜利?他是如何战胜一个个党内竞争对手、如何战胜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家的呢?难道这一切只是偶然?如果只是偶然,那么它是如何在最高的权力宝座上保持12年之久?他又是如何在欧洲列强的排挤中带领德国崛起的了?在此偶然略显牵强,就像希特勒掩盖了所有个人生活的信息一样,许多决定性的细节也一起掩盖了。这是后面我需要重点反思和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