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美好,我想去看看
又是一年的开学季,学生们陆陆续续的都赶回学校,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学习。然而前两天,一条新闻占据微博热搜。
开学的第一天,河南省实验中学九(10)师生在黑板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是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这是暑假在校内维修的工人刘大刚,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自己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全国都走遍了,这么多年更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因为内心渴望学习,却无法实现,就把对孩子们的祝愿写在了黑板上。
也许我们对于那些成功者的话语麻木了,但一位务工者在工作中的感悟知识的重要性,给我们这些还在校园里迷茫,整天不知道干些什么的大学生内心有很大的触动。
一直认为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人才有资格去评价。
小孩子从5岁就会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之后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大学甚至考研读博,一直都在学习知识。这么多年的学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会有叛逆期。有些孩子会很早的辍学,有些虽然一直上着学,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每天得过且过。
对于这两种孩子,在他们的概念中,不会认为学习,知识是有多么重要的,觉得学习不是自己将来的唯一出路,但是他们错了,因为现在的他们没有自己独自生活过,还不需要为自己的经济来源所担忧,还处于“理所当然对父母进行索取着”的状态。
之前的自己就属于那种人,每次都会理所当然向父母要上学的生活费。但当自己决定在大学经济独立,不再向父母要钱时,自己去打工,找兼职,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最后只能靠苦力来赚钱,然而对于自己这种之前一直处于舒适区,猛地去接触高强度的工作时,发现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每天被折磨的精疲力尽。
还记得工作第一天回家后和妈妈说:“如果当初的我要知道生活、赚钱如此的艰难,肯定会拼了命去学习,定能比现在考的好。”虽然是一句玩笑话,知道时光老人不会纵容我,带我穿梭回去,但当我说这句话时,内心有一种叫酸楚的感觉莫名的冒出来。
拒绝“假”努力
我在偏僻的农村长大,妈妈是一个格外要强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比别人家的差,因而从小都会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不要一辈子都守在农村,那样没有出息啊!”从小到大,我一直将妈妈这句话牢记在心。
上了初中后,自己每天早晨是第一个奔向食堂吃饭的,是第一个打开教室的灯开始学习的,是那个总是往办公室跑积极问老师问题的,是那个老师总是会在课堂上称赞的,是那个下课不去玩耍仍埋头苦学的,是那个考试成绩优异却不是最优秀的。
那个时候,课桌被满满的书所堆积着,像一座“围城”一样将自己围起来,不会理睬外面的世界,不会去八卦班里的谁和谁在一起了,不会在意谁谁被校长批评了,可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后考上了当地排名第二的一所高中。
到了高中,我仍那样学习,一味地埋头苦学,但往往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心中期待的成绩,有一个很明显的对比,班里的红姐是我一直羡慕与追逐的对象,她同样也很认真,但似乎比我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会八卦“最近文章出轨姚笛了” 但她在学习上从来就没有失误过,稳居班里第一的位置,稳居年级的前十名,年年奖学金获得者。
后来我反思自己,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假努力,别人背书的时候,我会纠结为什么我总是背不下,会想一些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每天拼命的学习,心里想着我不能对不起我的父母,我要在学习上超过别人,却没有认真去思考应该如何去真正的学习。
假装努力从而感动自己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有时候它甚至比不努力还要可怕,因为它连去唤醒你、启发你的机会都没有!
你每天早晨假装很努力,第一个奔向教室,却不是去背英语单词,而是不知道思路神游到哪里去了;你每天晚上假装很努力,拿来一本书去阅读,然而却控制不了那只不停刷微博的手;你每天上课假装很努力,认真记笔记,但却不知道老师讲到书中的哪一页了;你每天假装很励志,给自己定下一天的小任务,到了睡前却发现自己完成的没有几项。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把自己虐得更惨,不是比谁花的时间多,也不是比谁能够进行更多的项目,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多思考,多总结。
骗别人容易,骗自己更容易,但是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难,因为你亏欠的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地还回来。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努力,去拼搏自己的人生!
如同东野圭吾所言:
“平凡人面对人生关键时刻,总需要寻找某种倚靠,但能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曾经努力过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