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要聊的这部短片,在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鹬》
这部短片是由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
如果不是官方说这是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短片,真的很难相信片子中的场景全都是假的。
无论是场景的建构、光影的效果以及各种细节之处完全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真不愧是皮克斯范。
而接下来要登场的主人公,无论是在外形、体型上,还是各种撒娇样、可怜状。
真的是称得上“男女老少通吃杀手”!
我给予这样评价真的毫不夸张,因为它在镜头前真的太会撩人了。
02
独立能力,就是解锁新生活的关键。
短片中,整个情节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就在于:鸟妈妈头也不回地扔下小萌鸟独自去海滩,小萌鸟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
由于饥饿感的来回席卷,最终小萌鸟被逼无奈只能硬着头皮跑去海滩寻食。
就是从这里,小萌鸟开始自己独立觅食,不再依靠妈妈喂食。
后来才有机会遇到小螃蟹,跟着它们学习到捕食的新技巧。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小萌鸟不仅掌握了生存本领还战胜浪潮袭来后的恐惧。
也比其他从来不敢涉水抓贝壳的老鸟们,提前尝到了更有效率抓贝壳的胜利滋味。
独立能力的觉醒,才是小萌鸟能够有所收获的关键之处。
03
胜利果实的收获,从来都不是某双手摘取的功劳,而是前人播种培养的苦劳。
去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这真的是一只励志鸟啊!
靠着自己的勇气,战胜自己的恐惧,最终习得生存本领。
导演传达的正能量满满的!
但经过了一年,再重温剧情,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短片中真正想传达的,难道就是如我之前所想的:自我的进步是这个故事的真正转折点吗?
其实不然,乍看短片一眼,会容易把小萌鸟成长的突破归结为自身的进步。
但仔细思考短片,就能发现,故事的真正的转折点是在于鸟妈妈的育儿方式。
鸟妈妈在育儿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培养好独立的能力,掌握好生存的本领,是真的狠下心来。
宁愿让孩子去挨饿,也不打算让其继续坐享其成。
这是国外的动画短片,折射出来的也是国外的育儿观念。
在美国,孩子满十八岁后,父母会停止对其在资金上的帮助。
所以很多美国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需要自己贷款兼职赚钱来交学费和养活自己。
而反观到中国的情况,中国的父母的育儿方式很多都是“授人以鱼”的方式。
有的高中生在高三备考期间,父母为了能够全身心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直接住在学校附近,给孩子做一年的陪读;
还有之前的新闻报道出,随着快递行业的火热,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在学校积攒一两个星期的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
对以上新闻事件的解读,见仁见智。
但我个人觉得这些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中国父母的育儿观,更多的是在养“身”,而非育“心”。
孩子在幼儿时期独立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父母有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家教氛围如何”,我身边从事教育行业的几个朋友都会经常和我说到这句话。
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很多时候靠的真不是孩子自觉形成。
更多的是取决于父母的培养意识和行为,为孩子去创造出必要的培养环境。
就如, 胜利果实的收获,从来都不是某双手摘取的功劳,而是前人播种培养的苦劳。
04
独立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外在舒适圈的整改,和内在饥饿感的培养。
人的大脑很聪明,聪明到潜意识里一般都会选择不费力的活给自己干。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有你喜欢的剧要播出了,你旁边桌子上有一本能够提高你知识水平的书。
你觉得自己会做出哪个选择?(请摸着良心老实说)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看剧,因为看剧的时候脑子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持续不断接收感官刺激就可以了。
但看书就需要让大脑运作起来,耗费一些精力去思考,即使你知道知识就是力量!
只要不是迫于考试或者其他竞争的外在压力,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想当一条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剧的咸鱼。
会存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这不是人的错,因为这是人的天性。
懒惰,本来就是人的天性之一,要不怎么会被划入“Seven deadly sins”里面?
适度的懒惰可以给自己营造出一个舒适区。
而这样正常规格的舒适区,对人自身压力的缓解和自我的调节,是有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
舒适圈的整改
任何事情的合理性都是建立在适度平衡的基础上。
聪明有时反被聪明误,大脑擅长做出这种利于自己偷懒的选择。
但是久而久之,没有对“自控力”这块肌肉进行锻炼,自己就会被“舒适区”给渐渐圈牢住。
和“温水煮青蛙”一个道理,在不知不觉中就逐渐丧失掉自我反抗的能力。
所以,要警惕自己不要轻易就掉入了温暖舒适的圈套。
就如小萌鸟一样,一直习惯了鸟妈妈的喂食和保护,一旦让它脱离舒服的生活方式,就只会撒娇和遇见困难就逃。
而如果依靠自我的力量无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时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介入和引导。
就像鸟妈妈毫不犹豫地就直接通过让小萌鸟“自理”的方式逼其去寻食。
这样通过外在环境的压迫,才能达到内在思想的挣扎改变,从而做出行动。
就比如有一些大学生会觉得迷茫,就是因为在象牙塔的日子过得很舒服。
没有职场的压力,在大学上课也很自由。父母定期给生活费,不需要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温饱问题。
这时候只要让父母先停止一段时间的资金支持,让其自谋生活费。
我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嘴上随意说着迷茫,实际上却一点也不想去改变现状还在继续咸鱼状态。
外在环境的影响一般不会成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但是对于那些从小自身就缺乏独立和自律的人来说,外在环境塑造起来的舒适圈,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力给消磨在成长岁月中。
父母若是真心爱孩子,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培养出独立自律的能力。
让孩子长大后能够在独立自律的品质下做出遵从本心且无害自身发展的选择。
而不是以爱之心,把孩子从小惯到大,让其尝尽十八年的蜜糖。
饥饿感的培养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生理需要是排在首位。
小萌鸟是会受到饥饿感的驱使后,最后才硬着头皮去觅食。
最根本的生存需求确实需要得到满足,但永远不要因此而满足于现状。
而要做到不满足于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出“饥饿感”的条件。
一定要警惕“满足”的陷阱,因为每一次“满足饱腹”运气的背后,都是早已标注好其中的交易筹码。
在黑奴贸易期间,许多黑人被贩卖到美国的南部一些洲的种植园干苦力活。
资本家们为了让男性黑人们每天能够持续地多干活,想出了一个法子:在他们的饭菜中加了很多的盐,让饭菜变得很咸。
由于男性黑人干的都是体力活,需要进食较多的食物才能增强饱腹感。
即使饭菜很咸,也只能硬着头皮拼命吃很多来维持体力。
因为只有吃得多,才有力气干活。但由于饭菜太咸,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
而水分在稀释盐分的同时,也加速分解了体内的食物。
这样子,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黑人需要进食更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而这样就更有力气给资本家们干活。
饭菜的咸度就是一个催化剂。
资本家们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来监工,就能够让黑人们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果收益。
虽然我举的这个例子中,黑人们“满足饱腹”不像是短片中小萌鸟那样是为了享乐和偷懒,而是被迫无奈而接受。
但是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就是看到了“套利只要抓住别人最迫切的需要”这个原则并且加以利用。
就如想榨干黑人劳动力的资本家们。
对于黑人来说,食物就是他们生存的最大需求。
只要给黑人们多一些的食物,并以此为饵,来增加饭菜的咸度,就能让其深陷恶性循环中。
所以,保持“饥饿感”很重要。
不要让任何人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持续地过度满足你的第一需求,来让你逐渐失去自主选择的能力。
一个独立的人,从来不会把“喂食”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而是真正做到“自给自足”。
并且让自己对下一盘食物永远产生“饥饿感”,而不止满足于现有食物的“饱腹感”。
引用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永远不要满足于现状,永远要勇于开拓,敢于去做出其他人不敢做的事。
05
导演选用了这么萌的角色,是想让观众对其有更强的接纳感,从而更好地传达出短片想要表达的哲学内涵。
也由于小鸟很可爱很萌,我们对这个小动物在该独立的时候却还是选择撒娇要依赖父母的举动,并没有显现出过多的批判意味。
在这些片段播放的时候,b站上的很多弹幕更多的是写着:小萌鸟撒娇要抱抱的时候很可爱。
但我觉得我们需要从动画中抽离出来。
如果现实中你身边出现像小萌鸟一样喜欢依赖别人的人,却没有小萌鸟的颜,可能很多人的容忍度就没有这么高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需要通过“艺术”去检验自己的“生活”,把艺术当作一面镜子。
多观察,多思考,多自省,艺术发挥出了其自身的价值,我们的生活也在进步和改变。
最后奉上上完整的剧情,详情自戳:
腾讯视频的这个版本清晰度还不够高,b站搜索“piper”,出来的第一个就是最清晰的。
这部短片我觉得真的很治愈人心,每次看完都会觉得心情很好。下次你郁闷难过的时候,不妨可以拿出来重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