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里跟孔子直接相关的文字大概分三类,一是孔子语录,是弟子直接转述老师说的话,一般直接体现孔子的学问和思想;二是根据一个小事件,弟子记录老师和别人的问答或者对谈,一般表现孔子在社会问题上的观念和意见;三是对孔子的描写和评述,体现孔子的个人修养。上面这句,就属于这第三类,
“子绝四”,体现一个“圣”级别的人在个人修养方面的极致。虽然这主角光环耀眼得不像话,但我们用来作为自我检讨反省的样板,也仍然是有巨大的意义。
毋意: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人做出每个判断,主要的依据是过往的经验和掌握的信息。当一个状况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做判断和处理时,其实有大量信息是我们不掌握的。这时候做出的判断,多半不靠谱。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过年前后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新闻一出,不知戳到了什么人的什么神经,一时网络暴民群起,后来才查明根本毫无此事。“毋意”提醒我们,主观臆断往往偏离真相,遇到了问题、偏离了真相则得不到正确结果。
毋必:无可无不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这一点是孔子思想里隐含地比较深,而且多被后世含糊掉的一个方面。前面我们说过,孔老人家用思考和行动标定了社会治理的最高点“礼”、人际关系的最高点“仁”,个人成就的最高点“德”,这些目标都是需要跟具体的社会现实发生磨合和冲突的。磨合和冲突中,需要一个标准,那就是“毋必”,不刻意“必须”地追求一个结果。后世常说儒家“经世致用”,“入世”,却含糊了孔子思想里伟大的坚守。坚守理想,坚守底线,“结果”在“底线”和“理想”在面前并不重要。只谈结果,不谈底线,那是枭雄。只谈入世,不谈坚守,那是投机商人。
毋固: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
中国智慧蕴藏最多的是《易经》,孔子、老子都深受它的滋养。“毋固”提示了人与天地万物处在无时无刻的变化中。今天我们在讨论个人成长和商业观察的时候,也常常想到“毋固”,天下已没有铁饭碗、学习要走出舒适区、不确定性是商业常态、不连续性是创新本质属性等等,这些观点我们都很熟悉了,不再一一展开。
毋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毋我”是告诉我们,孔子做事的时候的出发点,不是“我”,不是“我的名利”,是他人、是事情本身、是理想精神。“毋我”和“毋必”、“毋固”在逻辑上是一贯和发展的。“毋我”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我们现在看体育比赛,教练和球员们常说的“一场一场地打”、“一球一球地打”,不是“我要赢”、“我要当mvp”,其实就是“毋我”。相反,一个固滞于某种执念,刻意追求某种结果的人,一定是自我尊大、自我膨胀的,往往结局都好不了。比较经典的例子就说始皇吧,多么英武勇决的战略家,竟然死在寻仙问药的昏聩和欺骗中,儿子还是一个窝囊废。还有项羽,看见了始皇出游,说,这家伙啊,我可以取而代之呢!不久,他的“自我”膨胀到了放弃国都,一定要回楚地老家炫耀功绩的程度,再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提出过著名的“横渠四句”的张载这样评论:“四者有其一,则与天地不相似”。
是啊,圣人为天地代言。
天地啥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大道存焉。
如果说到每个人具体的日常,还是那句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如果你像我一样期待更新,请关注我的两个文集:)
【论语倾谈】:严肃又活泼。比学术论文浅一点、比“XX心得”深一点。长期更新。
【语言奥秘】:语言学习中有哪些坑,学习语言该怎么做,外加案例分析和优秀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