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晴
最近整理鞋柜时,发现家里还有三双“妈妈鞋”,从鞋盒里拿出一双准备居家穿。为啥叫它“妈妈鞋”呢?因为我小时候都穿这种妈妈做的布鞋,记得大学报到时还有室友穿妈妈鞋去上学呢。如今的孩子几乎没穿过,甚至有的也没见过。
小时,每家的女主人都得会做鞋,不会做的家里孩子就没鞋穿,会被人瞧不起。尤其纳鞋底可是一项技术活儿,谁家鞋子纳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待嫁的女儿们也能凭借一手纳鞋底的好活儿得到媒人的青睐呢。
我见过母亲纳鞋底,白天出工,晚上吃完收拾完将几个娃娃们洗漱弄上床后,母亲就着不太亮的油灯纳鞋底。左手拿着鞋底,右手中指戴着顶针,拇指和食指捏着针线,针比普通针粗,线是特意搓的白色粗棉线(方言叫索子,不知是不是这俩字),一针一针穿过鞋底。鞋底一层一层沾的很厚,针很难穿过,母亲有时会将针从鞋底正面穿过,然后将鞋底靠在腹部,左手摁住鞋底,右手从鞋底背面使劲拉针线,就这样一针一针纳满鞋底。有时还会将针在头皮上轻轻刮一刮,不知是不是为了让针更锋利一点,纳鞋底时稍不注意就会扎伤手。
沾鞋底也是一项技术活儿,根据家里大人小孩的鞋码大小,提前用布采样,再用一种糊糊沾好鞋底,一层又一层,所以妈妈鞋也叫“千层底”。然后再一针针纳鞋底,让鞋底厚实耐穿,一双鞋底需要千针走线,肉眼可见一针针走线的凹凸痕迹。
鞋帮的缝制也是手工,妈妈鞋一般是提前沾好鞋底,纳鞋底,制作鞋帮,最后将纳好的鞋底和鞋帮缝制好就是一双舒服的妈妈鞋。手巧的还会在鞋帮上绣出各种漂亮的图案就更好看了。
哪怕是自己妈妈做的,也不是想穿就能穿上,我过年才有新鞋穿,一双鞋缝缝补补穿几年,大的穿不了给小的,像我这个行三的中间娃就基本捡姐姐穿过的衣服和鞋。那时我虽然读书成绩好,却特别羡慕人家上学有新鞋穿能穿没有补丁的衣服。不是母亲不愿意做,而是那时真的穷苦,白天必须出工干活儿,晚上时间也有限,更主要的是没钱买鞋底鞋帮的布料和其他材料,所以一双妈妈鞋也是过年才有得穿。
如今的这种妈妈鞋,样式看起来差不多,却不一定是一针一线手工纳出来的,多为批量生产。对外说是手工,价格也不便宜,几年前就二百多一双呢。
居家穿的时候,特意不穿袜,光脚穿鞋才舒服。因为千层底的鞋底棉线凸出于鞋底,感觉走路时会对脚底有按摩作用,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非常舒服。想起小时羡慕人家穿买的鞋子漂亮,嫌弃妈妈做的布鞋不好看,如今倒是反了个儿,后来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有钱人爱穿这妈妈鞋,还中西合璧,也很有韵味。
还记得村里通电后,妈妈晚上就着电灯纳鞋底的那份开心。不过后来,随着家里条件改善,母亲很少再做布鞋,就连母亲自己基本也是买鞋穿。妈妈鞋不仅仅承载着母亲对孩子对家人的呵护,更有着一个时代发展的脉络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