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和李老师探讨了一下张老师的课,她是不赞同那种讲课方式的,认为解决字词占用了很多时间——大约20分钟,实际上对于一篇略读课文来说,这是没必要的。而且讲解课文过于的细致,偏离了目标,会认得字、默读课文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对科学的态度。
后来我又去找了张老师,问了问她自己对于本次课的想法, 她认为准备的还不充分,字词确实用的时间有点多,读课文的时候读的不太熟练,但她认为教学目标完成了。
在我看来一节相对来说优质的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因为每个人所秉持的理念不同。
无可置疑的是,教参上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昨天我的两位同学也讲了课,讲的是《夸父追日》和《女娲补天》。
第一篇讲的挺仔细,但老师似乎不太认同,因为她说“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讲法是不同的。”读的还不够多,语文重在感悟,还应该多读,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
第二篇课文,情感充沛,但是一节课都在紧绷着,这是挺累的一件事,无论对于讲课人还是听课人,还是要一张一弛,这是我们存在的共性问题。她在处理读的问题时,相对来说读的较多,复述课文出现的有点早,因为后面的内容似乎孩子们还没有理解透彻。
1、如何来处理读的问题?
2、略读课文的讲法?
3、课上教学语言的节奏?
这是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她们也有很多优点:声音宏亮、语言有感情、师生接着读(甚至老师都背下来了)……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在讲课这方面,我还要多学习、多听、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写作训练 7th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反思起来,我讲的那篇课文似乎读的也不够,重点的句子应该把它拿出来细讲,一边读一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