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再袭面包店》中讲述了一对夫妻抢劫面包店的故事,丈夫将以前与朋友抢劫面包店未果的事儿告诉了妻子,说道“可是我们一直觉得这其中存着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莫名其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阴影……毫无疑问地我们是被诅咒了!”而妻子也同样被丈夫的故事“诅咒”了,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去抢劫面包店,显然他们不是因为了金钱与食物,只是因为得不到而已。
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却很现实的故事。我们或多或少都被这种“诅咒”折磨过:别的小朋友碗里的食物肯定比我的好吃,初恋永远是美好的……
意难平有时是一种假象
对于具体的物品的放弃是最简单的,人每一刻都在变化,女孩儿小时候想要公主裙洋娃娃,大了想要漂亮的鞋子包包化妆品,永远在追求新鲜热度。这是很社会性的,在某一领域什么流行大家就想要什么,即使是个性的东西也是有范本可寻的。如果现在女孩儿的社会定位是阳刚,那小姐姐们就会彼此炫耀刚买的拳击手套了。
如果是抽象的东西,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比如理想、生活方式、追星等。这和成长经历、性格、心态甚至是流行趋势都有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梦想当科学家,现在做美食博主;以前拼命向北上广进发,如今无比向往安宁舒适的生活;看着层出不穷的小鲜肉,一天换一个老公……
感情是比较特殊的,人很难躲避它的折磨。 除非你铁石心肠或幸运的一次就遇到了对的人。它带来的痛苦是如此难以放下、如影随形,有的人一辈子为情所困,有的人自由洒脱。大概是因为人一生中只有感情是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的,求而不得是常态。想通的人就放下了,想不通的就继续执着着。《奇葩说》里曾经讨论过世界上是否存在一个完美契合的伴侣,从统计学角度看这是不存在,我们和伴侣相遇、相知、相爱都是偶然事件,所以也就不必如此执着了,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吧。其实当你不再喜欢时,会发现这个人身上的光环突然就消失了。
我们总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不管是物品、金钱、感情,都是没有得到的时候才看起来宝贵,有吸引力,我们永远对其保持着最美好的印象,它们是完美的、神圣的、没有瑕疵的,这种心态也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完形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总是会努力将心中破碎的圆形填补完整,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美化和不甘心,而并非我们真的需要它。就像红玫瑰可以是朱砂痣也可以是蚊子血,白玫瑰可以是白月光也可以是饭粘子。
别中了“面包店的诅咒”
有些人会利用“面包店的诅咒”对我们进行控制。勤勤恳恳做男神女神的备胎,最后被无情甩掉,永远不能转正;被恋人PUA,不断加大投入以获取对方的承诺和认可,恶性循环,越陷越深;领导通过画大饼让你以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其实只是想利用你的期待最大程度地榨取剩余价值。
他们通过语言上的承诺而非实际行动,不断提高我们的期待,一步一步引诱我们付出更多。付出过后便会渴望得到回报,但对方迟迟不肯兑现,而是给出更多承诺,于是循环往复,我们总是在被索取和占有资源,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
近日自杀的北大女孩儿就是这么走向了无尽的深渊,最终只能以自我毁灭结束痛苦。恋人牟林翰总是说我是真的很爱你啊,所以你要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我以后一定会娶你的,所以你不是处女对我的伤害很大,你要补偿我……于是女孩儿听从他充满厚黑学的竞选建议,周旋于人际关系中,反而惹祸上身;为了弥补自己“不洁之身”的错误,被拍裸照,同意做绝育手术并把切下的输卵管交给对方……
而牟林翰最可怕的是除了索取还不断地将对方引入自己的语境,合理化自己扭曲的价值观,进行洗脑,从而让对方永久地丧失话语权,无力反抗,只能通过肉体上的消亡结束精神上折磨。
学会放弃与接受
为了避免被这可怕的“诅咒”捆住甚至击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着接受,接受现实,接受失去。小时候没有公主裙洋娃娃,但可以穿妈妈自己织的可爱毛衣;没有追到喜欢的女孩儿,但会遇见下一个欣赏自己的姑娘;没有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但能每天和爱人靠一起静静地沉醉在落日的余晖下……我们失去了,也得到了。
佛教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的一切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很多事情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要执着于它而被它束缚,自怨自艾只会让我们错过前方一路的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