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晴。
阅读书目:《明朝那些事儿:内阁不相信眼泪》。
作者 :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他是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湖北宜昌人,现职务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他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当年明月开创了一种"白话"事件史,他以一人之力,重新完成了明代史的叙述。在他的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金句 :
当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时,无比的威势和尊崇便扑面而来,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无法适应了,每当他看见西苑那间烟雾缭绕的房间,想起那个不理国政,一心修道的皇帝,一种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掌握这个帝国的人,就是我。
政坛就如同股市一般,暴涨必然暴跌,仇鸾耍威风的时候,高拱正在东宫当教书先生,张居正还在新单位打扫卫生,其余四位绝顶高手都在一旁装孙子,而以仇先生这样的白痴资质,竟然如此嚣张,是因为他根本不懂官场的第一原则——稳。
在这层光环的下面,隐藏着徐阶性格的另一面——先隐而后发,俗语又叫秋后算账,或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二十年后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在这位斯文读书人的心中,始终铭刻着这样一个人生信条——有仇必报。
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判断,长达十余年的斗争,明代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奸党,一个夹杂着无数智慧与阴谋,天才辈出的年代,如此精彩的一幕演出,是绝对不会就此草草谢幕的。
记录和感悟:在本书中,我们看到嘉靖期间内阁不断地争斗、更替的相权争夺。有些事情很小,却深深影响了人物整个的命运,有徐阶、严嵩、杨继盛、徐渭,也有嘉靖自己。历史像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局,每个人都在上面,穿着政治的华衣,或殊死搏斗,或且行且吟,或冷眼旁观,或艰难维生
一、明代第一奸臣严嵩。嘉靖十分清楚,在他的任期内,摆在眼前的有着两种选择——文化低,会拍马屁,十分听话的太监,或是学历高,喜欢掐架找茬,桀骜不驯的文臣。很显然,前者比后者容易对付得多,所以他的众多同行都选择了太监,但是嘉靖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所有的人。无论下面闹得多么热闹,他都是冷静的旁观者和最终的裁决者。多少年过去了,胜利一直牢牢地握在他的手中,各色人等,无论学历、民族、性别、星座、个人嗜好,只要是给他干活的,全都被治得服服帖帖。绝顶高手的生活是比较痛苦的,既然没有对手,那就得另外找事干,很快,嘉靖先生就找到了精神寄托——修道。嘉靖算是消停了,但是大臣们的斗争游戏却开始进入白热化。在明争暗斗的内阁争斗中涌现出许多权臣将相,其中有一个人成长为明朝的第一奸臣,这个人就是严嵩。严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他出生在寒士家庭。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弘治十一年便中乡试;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就读;正德二年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因病请归有十年左右。正德十一年严嵩还朝复官;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几个月之后,严嵩升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嘉靖四年,升国子监祭酒,又由南京回到北京。严嵩自己很清楚,他飞黄腾达的时候到了。这之后,严嵩的事业进入了黄金期,嘉靖七年四月,他升任礼部右侍郎,嘉靖十年九月,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后又改任吏部尚书。严嵩向现实妥协了,他改变了自己,开始逢迎皇帝,阿谀奉承。嘉靖十七年,嘉靖突发奇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嘉靖打算把他爹搬进太庙,成为以后历代皇帝朝拜的对象,最后,他还打算给自己的父亲一个封号——明睿宗。这是一个极其无理的要求。严嵩开动脑筋,费尽心思挥笔写下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以纪念嘉靖的英明决策,三十年的文学功底最终化成了溜须拍马的遣词造句。嘉靖很满意,他认为这个叫严嵩的人将会对他言听计从,并服从他的一切命令。严嵩的这一举动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指责声、骂声铺天盖地而来。但严嵩却并不在乎,他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只要能够飞黄腾达、位及人臣,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背叛所有的人,背弃人世间的所有道德!而且严嵩对世宗一直保持谦恭的态度,并注意不让世宗感到他在独执朝政。谦恭,不但是严嵩打败政敌的主要手段,也是他长期维持世宗恩宠的主要手段。嘉靖二十五年,陕西三边总督曾铣议收复河套,夏言极力支持。世宗本来也赞同此议,但在朝廷一片“复套”的呼声和积极筹办之中,他又改变立场,提出一系列疑问:“不知出师果有名否?及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预见成功可必否?”严嵩从嘉靖的话中找到了机会,他立刻声称,“复套”之议不当,且借机攻击夏言的专擅,之后严嵩又利用掌管锦衣卫的都督陆炳与夏言的矛盾,总兵官仇鸾与曾铣的矛盾,联合陆、仇二人,确立夏言与曾铣交结为奸的罪名,终于将他们置于死地。虽说政治斗争的手段总是卑劣的,但严嵩的行为却与以往不同,他为了自己的私利,杀害了两个无辜的人,一个励精图治、忠于职守的将领和一个正直无私,勤勉为国的大臣。严嵩赢了,他一跃成为了朝廷首辅,在朝中一时无与匹敌。
二、飘摇中的帝国内阁。就在夏言和严嵩相互争斗中,朝堂中还有多个人的势力在左右着朝堂,比如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博、锦衣卫指挥使都督同知陆炳、工部左侍郎兼尚宝司少卿、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掌院学士徐阶等人。时间是消磨痕迹的利器,随着时光的流逝,夏言、曾铣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了,他们的冤情、委屈、孤儿寡母也已慢慢地被人忘记。但有一个人却并没有忘记,从来没有。这个人就是徐阶。嘉靖二十六年底,徐阶来到了翰林院,成为了掌院学士。正是在这里,他发现了伴随他后半生,奋斗不息,名垂千古的两人,高拱和张居正。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些英才交织成一个死亡的绳结,用他们的智慧和意志去争夺最高的奖赏——权力。失败者将成为绳结的牺牲品,被无情地绞杀。只有最具天赋、最精明、最狡诈、最坚毅的人,才能终结这场残酷的游戏,解开那个死结。而这位最后的胜利者,将成为大明天下的统治者。朝堂上下都知道严嵩贪婪腐化,严党为祸国家,但大家也知道,严嵩奸诈狡猾,严党权大势大,反对它必定遭殃,投奔它必定发达。嘉靖皇帝需要严嵩,他对严嵩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严嵩是内阁首辅,更是嘉靖皇帝的老师,嘉靖皇帝的依靠和依赖是扳倒严嵩最大的障碍,而且严嵩掌握朝政二十余年,连儿子严世藩都是内阁大臣了,世人称之为“大小阁老”。嘉靖三十一年的大明政局就是这样,严党的成员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而那个隐忍的徐阶依旧隐忍着。
三、正义得以伸张。在隐忍的日子里,徐阶时刻注意着严嵩的言行,而他迟迟不动手,是因为他一直未能发现严嵩的破绽。纵横官场四十余年的严嵩是真正的精英,他虽然贪污受贿,虽然结党营私,却无人能抓住他的把柄,因为他知道哪些钱可以拿,哪些不能拿,哪些人要打,哪些人要拉。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抗倭名将胡宗宪都是严嵩提携的,可见“严党”势力极大,不是说“倒”就“倒”得了的。嘉靖四十年十一月,由于消防工作不到位,宫里失火,烧了西苑的永寿宫也就是皇帝的寝宫。这个偶然事件的发生,却彻底改变了内阁歌德政治格局。嘉靖没了寝宫,严嵩请求他在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住过的南宫居住。嘉靖帝很不乐意,然后问徐阶,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帝的赞同。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于是嘉靖对严嵩的信任不断减少,对徐阶的欣赏却与日俱增,而朝中的墙头草们也纷纷改换门庭,严党的实力大幅削弱。但徐阶发现,纵使情况对自己极为有利,那个他等待多时的机会却仍然没有出现。几十年的政治搏杀经历告诉他,若发起攻击,就要穷追到底,但在有必胜的把握之前,绝不可轻举妄动。纵使严嵩已经不再受到信任,纵使时机已经成熟,但要彻底解决严嵩,就必须得到皇帝的首肯。嘉靖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他沉迷于修道,习惯于严嵩的服侍和迷惑,但他依然是皇帝,一个聪明的皇帝。嘉靖是一个太过聪明的人,他防备大臣,厌恶太监,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弱点——道士。只有道士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只有道士才能真正影响他的决定。于是在不久后的一次扶乩中,嘉靖同志和神仙展开了一次深入沟通。这一次,嘉靖同志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天下未能大治呢?“神仙的回答显露在沙盘之上:“奸臣当道,贤臣不用。”嘉靖随即写了第二张纸条:“奸臣何人?贤者何人?”神仙再次回答:“奸臣如严嵩,贤者如徐阶。”严嵩的命运就此定局。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徐阶的耳朵里,他当即兴奋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徐阶授意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皇帝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屈、直言上谏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出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但在他的个性特点中,有一点却从未变过——有仇必报。正义终于得以伸张,以徐阶的方式。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徐阶抓住时机,利用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不满,终于彻底扳倒了严嵩,并且以“通倭”的罪名杀了严世藩,“严党”倒台,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没有人理会他,于是这位原先的朝廷首辅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历史的风云变幻,今日之权臣明日之乞丐,其间有坚忍有独断有奸狡,站在今日回头看五千年中华史,依然能感受到跌宕起伏及深不可测,明朝那些事儿只是中华民族史政坛的一个侧影,从严嵩、夏言、徐阶、张居正这些曾红极一时的权臣却可以看到政治家所必备的品质,对人心最微妙的把握、引而不发的内敛以及忍人所不能的坚韧,从跌宕中看历史,从历史中看人性,今天依然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