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电视剧才刚刚追到全剧集的三分之一不到,就被又急又气的剧情整的无语,当然我知道对于周莹来讲这部剧真正的挑战这才是刚刚开始。
吴聘死后,吴蔚文也因军需案子被官府抓走,临走前淡定的喝完剩下的胡辣汤,这当然不是他承受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一切他早有预料。所以在三兄弟面前摆出一副舍我不为谁的态度把吴家财产白纸黑字瓜分给了他们,还把周莹跟腹中的胎儿赶出了吴家。
周莹自然是有一万个不解,但是老爷子的命令不得已只能听从。谁知半路遇见学徒房王世均,他将老爷临终前交代的事情一并带给周莹,让周莹重返吴家挑起大当家的梁。
周莹回到吴家后看到物价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之前气派的场景,就连夫人也是一脸的落魄样。周莹自然对自己自信满满,再跟夫人表态的时候只见她弹跳到椅子上蹲在上面畅想自己接下来的打算。
夫人这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虽然吴家现在落魄,但是身为吴家一员,该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为好。当然早在吴聘提议周莹进六椽厅旁听被许之后,吴家各院的老爷都纷纷表示她一个女人,进六椽厅已经是坏了规矩,更别说旁听接管家里的生意了。而当周莹决定要重振吴家生意时,兄弟间又耳语怀疑“她一个女人,能行吗”。
所以尽管手掌吴家式易堂大印,她并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顺利接管重振吴家生意,反而被三房柳氏陷害与王世均有奸情,害死了腹中吴家骨肉,并依照吴家家法将周莹沉塘溺死。
相信有很多观众跟我一样被剧情恨的心痒痒,周莹本身的确是有能力的一个人,为什么即使有大印也无法顺利接管生意,反而被人置于死地。这中间除了剧情需要的各种狗血情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式的“规矩”。
综上所述,周莹不合“规矩”:所有大户人家女子应有的品德甚至是基本素养在吴家看来她没有;与洋人在街上说话被人说成勾勾搭搭;进六椽厅旁听被议为不合规矩,遭人陷害才被说奸情更是无法令人容忍最终家法处置。
如果周莹在一开始就规规矩矩做少奶奶,大概就没有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了。
自古以来中国式“规矩”束缚了女人太多的思想跟行为,古代大小姐向来是笑不露齿步从容;未婚闺秀更是不能轻易见男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以大字不识但必须得做贤妻良母,可以不养家糊口但必须得三从四德,众所周知的老一辈女子还要裹小脚,这些都是对女人言行举止的不合理束缚。
还好中国历史在不断前进发展,要不然现在满大街哪里找得到女人啊。
现如今要说规矩该有的还是有的,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女子不再被规矩所束缚,所以即使是结婚生子也没能阻止女子前进的脚步,要说女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如果周莹当初要是听信周边人教诲,女人不能做生意,应远离嘈杂闹市,那也不会有吴家大院后来的崛起了。
细细想来现如今好多很厉害的大角儿,她们不靠男人不靠家庭都活得很牛牛啊。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出生在近代社会的她并没有完全遵守古代女子的所谓“规矩”。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使她成为“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她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绝不比钱老少,也是近当代史上女性界一颗璀璨星光。
别的不多说,就说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自媒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多数都是女人圈的事情。各个年龄段的我们在网络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留学海外的女人越来越多了,创业的女人越来越多了。脱离了中国式“规矩”的束缚,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不靠男人她们依然过得牛牛。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自己带着小女儿生活,15年的时候发起“百城写作计划”,16年出自己的第一本书,那时她已然是30岁的年龄,但这不算什么,17年又出一本百城合集,如今在某城市与朋友创业于服装行业,30+的日子早已经开了挂。
也正是因为她的写作计划,让很多的女性认识到自身切切实实的虚实之处。在人生路上重给自己定位,做自己喜欢的事请,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她的鼓励与榜样,L小姐也在今年出了自己的一本新书,作为30岁人生最好的礼物。
看吧,女人早已不在单纯的家庭主妇,更多的是在处理好家务事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来做,创业也好,工作也好,脱离了一些中国式“规矩”,女人们过的还真不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