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营 第六天
晨间看到一位家长的分享,大意是说:父母说只想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人,这其实是一种控制,父母不相信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获得快乐,或者父母内在有许多不快乐的点自己没有看到。而这种对孩子的要求可能会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孩子会感受到这种压力和父母的目标,并且更加不容易活出来。
所以回到那句话,父母是怎样的人比父母说什么对孩子更重要。孩子天生就是忠诚于父母,愿意跟随父母的。可一旦父母说出来的和想的不一样,势必会对孩子造成困惑和不确定感。小时候,明明说必须去幼儿园,可是到了幼儿园妈妈又流露出不舍的表情;明明说让我在幼儿园好好玩,可是她看起来又有担心的样子。长大一些,明明说让我听老师的话,可听起来她对老师的做法也有质疑;明明说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她又帮我拿书包、拿水壶、拿衣服。再长大一些,明明说让我快乐最重要,可总是在我快乐的时候提醒我不要得意忘形;明明说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可又替我张罗很多......
天下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时常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小到吃喝拉撒,大到职业梦想。看到所谓的问题,会立刻动用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跟身边的朋友讨教,到网上查询,跟老师、专家取经。所有的想法都是围绕“如何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出发。幸运的是,有一天大家意识到与其修改复印件上错误,不若从原件上找原因。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正视自己,开始理清自己的模式,开始调整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自己与伴侣的关系。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镜子,借由镜像去看清自己。
纵然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许多自己的瑕疵,倘若能坦然接受甚至欣赏固然是好。如果不能接受,明确自己的感受也是好的。从前我是顶不愿意照镜子的,现在想来,不能因为镜子里的影像跟自己想得不一样就不去看了。至少看清自己的长相是认识自己的基础。如果真的能认识自己了,问题也便少了。
所以,还是要多给自己照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