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Lambda表达式是 java8 引入的一个新特性。其配合另一个新特性———函数式编程,可以有效的提高编码效率,减少代码的冗余。同时,其可读性一般也要好过匿名类和内部类。
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程序中创建一个新线程
不使用lambda表达式:
Thread new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新线程");
}
});
newThread.start();
使用Lambda表达式:
Thread newThread = new Thread(()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新线程"));
newThread.start();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代码量缩减了很多。下面,我们来具体探究下 lambda 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来提出几个问题:
- 什么是 lambda 表达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 lambda 表达式是怎么使用的?
- 使用 lambda 表达式要注意什么?
下面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认识 lambda 表达式
什么是 Lambda 表达式及其作用
lambda 是 Java8 引入的一个新特性。通过对查阅过的资料进行总结:lambda 的本质是一个语法糖,在你使用 lambda后,由编译器进行推断并转换包装为常规代码。lambda 允许使用表达式来代替功能接口。它提供了正常的参数列表和使用参数的主体(可以是代码块或者表达式)。
从文章开头处的简单例子可以明显看出,lambda 表达式可以有效减少代码冗余。在熟悉 lambda 后,其可读性也要比匿名类和内部类好。
lambda 表达式是怎么使用的
还是文章开头的例子。在之前的写法中,我们创建一个新的线程,需要实现 Runable 接口,并将其做为参数传递到 Thread 类的构造参数中。这其实就是一个匿名内部类。在使用 lambda 表达式后,一行代码就完成了。
那么我们解析一下这个过程:
Runable
接口中有一个抽象方法 run()
,没有参数,没有方法实现。要使用它则必须有一个类继承接口,并实现方法。lambda 的写法是这样的:() ->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新线程")
,也就是说这句代码就是干了使用 Runable 接口的事。()
是空的,run()
方法也没有参数,run()
也没有实现,那么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新线程")
这个表达式就是方法实现。
从上面可以看到, lambda 表达式其实就是将实现接口的过程简化。因为它传递的是表达式或者代码块,所以 Java8 还引入了另一个新特性——函数式接口。
就目前查阅到资料总结来看:lambda 就是实现一个 SAM接口 的一个语法糖,这也限制了它只能通过函数式接口来使用,当然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扩展方法来使用它。
Lambda表达式的语法
- 基本语法——这是lambda的完整语法,后面几种都是对其的简化写法
(Type1 param1, Type2 param2, ..., TypeN paramN) -> {
statment1;
statment2;
//.............
return statmentM;
}
- 无参数语法
() -> {
statment1;
//.............
return statmentM;
}
- 单参数语法:可以省略参数的小括号
param1 -> {
statment1;
//.............
return statmentM;
}
- 单语句语法:可以省略大括号,分号和可能有的return语句
param1 -> statment1
使用的注意事项
- lambda 只能配合函数式接口使用,即有且只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
- lambda 表达式中可以使用外部变量,传递参数,和代码块里定义的变量。但要注意:
- 访问外部变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变量不可变(只是引用不可变,而不是真正的不可变)。
- this不是指向lambda表达式产生的那个SAM对象,而是声明它的外部对象。
参考资料:
- [ Java8 官方文档] {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8-whats-new-2157071.html}
- [菜鸟教程说明] {http://www.runoob.com/java/java8-lambda-expressions.html}
- [lambda 表达式详解] {https://www.cnblogs.com/aoeiuv/p/5911692.html}
- [Java中Lambda表达式的使用] {https://www.cnblogs.com/franson-2016/p/559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