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就在楚庄王带领大军“问鼎中原”之时,楚国国内的政治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这些年来蒍贾在楚庄王的授意下不断的挑衅若敖氏,斗越椒本来就是狼子野心之辈,受到了楚庄王的打压之后愈发不满,于是干脆发起了叛乱,他先是发动私兵杀死了蒍贾,然后率领整个若敖氏家族的势力向楚庄王发起了进攻。经过了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整整四代的发展,若敖氏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向楚国王室发起了挑战。
若敖氏在楚国的势力实在太大,楚庄王也没有把握一定能打赢叛军,所以听到斗越椒叛乱的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求和(汉景帝: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对),楚庄王提出把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三代国君的子孙作为人质交给斗越椒以换取“和平”,稗子一直很好奇楚庄王为什么提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条件,总感觉他像是要借刀杀人把碍眼的宗室都清理掉,然后就可以像晋国人一样搞一出“楚无公室”的把戏了。斗越椒干脆的拒绝了楚庄王的“和平”条件(斗旭东:飞龙骑脸怎么输啊怎么输),他要的楚国的王座,要一堆只会吃干饭的废物有啥用。
既然没得谈那就只能干一架了,这年七月楚庄王跟若敖氏的军队在皋浒(湖北襄阳)决战,“若敖六卒”战斗力爆表,楚军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斗越椒也是异常勇猛,他向楚庄王连射两箭,一箭穿过了战车上的鼓架,射在铜钲上,另一箭则射穿了车盖,这两箭虽然没有伤到楚庄王,但是楚军见斗越椒如此勇猛都十分害怕,纷纷开始退却。不过楚庄王毕竟是穿越者(误),心思比春秋时代的古人活络的多,他派人在军中传话说:“先君文王在攻克息国后缴获了三支神箭,斗越椒偷走了其中的两支,现在已经全部射完了,所以大家不用再害怕他了。”这个谎撒的十分成功,完全忽悠住了战场上的楚军,大家听了楚庄王的话之后精神大振,楚庄王乘势反击,一举击溃了叛军,斗越椒也在战场上被杀。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是从忽悠开始的。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斗越椒之死有很多说法,比如他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的情况下非要装逼,一定要跟“春秋第一射手”养由基比赛谁的箭法更准,结果被养由基一箭秒杀之类的,这些说法在史书中完全没有记载,应该是《东周列国志》之类的小说瞎编的(骗了稗子好多年啊魂淡)。
当初子文对他的弟弟说了斗越椒是“狼子野心”的话之后,他弟弟依旧坚持要把斗越椒养大成人,对于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件事子文一直耿耿于怀,他临死前对自己的家人说:“如果斗越椒将来执政的话,你们就赶紧跑路吧,不然一定会受到连累的。鬼魂也是要吃东西的,但是若敖氏的鬼魂大概是要饿肚子了。”
《左传·宣公四年》: 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成语“若敖鬼馁”出自这里,馁:饿,意思是若敖氏的鬼魂要挨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子文的担忧现在终于成了现实,斗越椒叛乱失败后楚庄王对若敖氏大开杀戒,斗氏、成氏全族被灭,只有斗越椒的儿子斗贲(也做“棼”)皇逃到了晋国,晋成公任命他为大夫,封地在苗,于是他以“苗”为氏,后世称其为苗贲皇,这也是苗姓的由来之一。苗贲皇一直都没有忘记灭门之仇,在之后的晋楚争霸战争中他不断的为晋国出谋划策逐渐成为了晋国国君的主要谋士,三十年后的鄢陵之战中晋国人正是听取的他的意见才能大败楚国,苗贲皇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他也成为了楚国霸业的掘墓人之一。
子文的孙子斗克黄之前奉命出使齐国,回国的路上听到了族人叛乱的消息,随从劝说道:“您还是不要回国了吧,回去一定会受到连累的。”斗克黄回答说:“奉命出使却不回国复命,这是违背君命,君主,就是上天,违背上天的命令又能逃到哪里去呢?”斗克黄于是回国,复命之后自行走进了监狱。由于子文是楚国著名的贤臣(“毁家纾难”这个成语就是子文的典故),楚庄王不希望子文就此绝后,于是赦免了斗克黄,并且让他官复原职,延续若敖氏的祭祀。
若敖氏的鬼魂虽然不会挨饿了,然而若敖氏的活人却就此退出了楚国政坛,经过了九年的隐忍楚庄王终于清理掉了国内的掣肘之患,开始走上了“一飞冲天”的强国、称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