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常常听见我们的家长抱怨孩子放假之后不喜欢做作业,只是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然而绝大多数父母就用斥责,批评,甚至打骂的方式来管束孩子,效果并不明显。相反孩子不仅没有杜绝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的这个毛病,而且还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并且常常会和父母发生争执和冲突,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的在学校违纪行为,让父母不知所措。特别到了青春期之后,很多父母更不能很好的管束孩子。面对迷恋的网络游戏,迷恋手机的毛病,先是强硬控制,接着再孩子更强烈的反应对抗下,父母只有选择“不求改变只求平安”了。
特别是是出现的孩子因为父母管控手机,制造了孩子毅然选择自杀的案例之后,父母们更是战战兢兢,唯恐言差语错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就出现了更多的无奈的纵容。
前几天,某中学出现一个事件,一个孩子上午带着手机进入了课堂,老师把手机没收了。下午孩子的妈妈就打了个电话和老师说:求求老师了,把手机给孩子,让她玩玩吧,要不然孩子会出现问题的。
不知道他所说的问题是哪一种?不过确实,有的学校,因为孩子带手机进入了教室,老师把手机没收之后,孩子非常的气恼,去办公室索要未果,便奔出要跳楼,好在是课间,老师和同学们及时阻拦了他这种行为,没有出现恶性事件。我们很多的父母当无法控制孩子时,就开始一味的满足孩子欲望。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是与我们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孩子出现过度迷恋手机和网络,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单调,让孩子感觉生活没有情趣,没有意思。童喜喜老师的书写课程提到了这个“假期的狂欢”,就是把孩子从迷恋手机和网络虚拟世界中拔出来的最好办法。当然童喜喜老师说的是教师有假期,可以利用这个假期,来培养孩子书写的能力,怎样让孩子有熟悉的内容,那就是我们可以把假期变成个狂欢节,让孩子,有生活积淀,有话可说。但是这种丰富有趣的生活就会让孩子放下手机,毕竟虚拟的满足感,不如真实的体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亲眼,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是在一个理发店里,两个妈妈带着他们的孩子正在理发。这两个妈妈是姐妹俩,姐姐带着一个小女孩,妹妹带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从我进理发店时到我在一边等了将近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在玩着妈妈的手机。这是个只有三五岁的光景的孩子,他的妈妈也觉得孩子玩的时间有点长,就对孩子说,快让你姐姐带你到门口玩一会儿,别老玩手机了,眼睛会受伤的。小男孩无动于衷继续玩。旁边的小姐姐过来了,拉了拉小男孩的的胳膊说:走咱俩玩会儿去。小男孩头都没抬,根本不理会。小女孩无奈的坐会到刚才的凳子上,小男孩继续玩。妈妈在旁边说:这破孩子,玩上就不放下,可咋办?
正在这时,忽然听见外边有孩子说话的声音,接着就听见乒啪啪的打球的声音。这个时候,这个小男孩,一下子放下了手机,跑到了门口,羡慕的看着两个小女孩儿打板羽球。
这一个镜头,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迷恋手机是因为的生活的内容太单一,没有什么让她更开心的事情。当我们给了让孩子更开心更快乐的事情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放下手机的。所以“假期的狂欢”是一项很好的避免孩子迷恋手机的方法,也是父母向孩子表达爱的一种途径。当然在活动中自然会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甚至表达能力等。
这也让我想到我儿子童年的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真的能让孩子业余生活特别开心和快乐,每到周末都会带他出去走走。到树林子里捡蘑菇呀,上商场“点货”呀,上书店去读书呀,去打球呀,去滑旱冰呀……
记得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喜欢上了玩旱冰。六周岁的他第一次登上四轮的旱冰鞋的那天也不知他磕到过几次?一会儿,磕到了,爬起来,还没走出两步又摔倒了,那一天计算下来,可能一个下午,磕了30多个跟头。但是他却非常的开心,磕到没喊一句疼。我去扶他,他都不用。就这样磕倒了,爬起来,再磕倒了,再爬起来。每当回忆起来,他都会眉开眼笑的说自己很厉害!
特别是当他上了初中之后,他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写到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上河边玩呀,去打球呀等等的一些事情。总之,他的作文总有内容去写。记得他们的初中语文老师,曾经在评语中说:你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他喜悦不得了,专门把那篇文章和老师的评语拿给我看。
其实,我做的并不够好,那时带孩子去玩完全是因为孩子喜欢,另外也是为了补偿平日上班早出晚归很少给孩子陪伴的补偿吧。所以让孩子假期生活比较丰富多彩些。可惜的是,我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对孩子进行说写的训练。假如那时候认识喜喜就好了,我想我的儿子会比现在还要优秀!
亲爱的同仁们,亲爱的父母们,假期马上就要来临了,可不要错过这个狂欢季哟!为孩子说写创造情景,准备内容,为丰富孩子内心世界,丰盈孩子美好的人生做好狂欢假期的准备吧。让孩子利用手机,做更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