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上带含含参加了一堂"关爱女童"的公益课程,这是要由女童保护基金会举办的。"女童保护"是全国百名女记者于2013年6月1日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的公益项目,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由公益项目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
在课堂上还是收获了不少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关于儿童防性侵犯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男孩不可能遇到侵犯。
事实上,男孩女孩都可能遭遇性侵犯。经过调查,男童受害比例约为7.58%,虽远远低于女童,但男童无论受到同性还是异性性侵害,比女童更难发现,且心理上的伤害往往比女童更大。所以家长不能因孩子是男童,就认为"高枕无忧"。
误区二、性侵害只会针对大点的孩子。
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经调查显示,12-14岁约占57.71%,7-12岁约占18.38%,七岁以下比例约为16.07%,二另一部所占比例约为23.9%,另不详的一部分都高达7.84%。上海曾公布公布过一起案例,最小的受害者才两个月。
误区三、性侵孩子的大多数是陌生人。
事实上,性侵孩子的人,大部分是熟人,比例高达约69.28%,而在这些熟人中的侵害比例,邻里约24.33%,师生约27.33%,亲戚约12%,家庭成员约10%,其他生活接触约25.33%。
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信任,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误区四、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
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
所以家长要跟孩子说,无论别人威胁还是给你买东西,如果他碰了你的隐私部位,或让你碰他的(以及其他人的)隐私部位,或让你看裸体照片、视频,让你脱光衣服拍照等,一定要拒绝,并及时告诉父母或信任的其他大人。
误区五、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
事实上,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
父母可以模拟各种生活场景,来和孩子讨论遇到疑似性侵危险的情况下如何应对。
误区六、重视财物忽视人身安全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过分强调他们身边财或物的重要性,要告诉他们,在爸爸妈妈眼里,他们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所以要保护自己,生命安全最重要。
二、目前,老师涉嫌性侵儿童的案件较多,所以给老师有三条建议:
1、不留单个学生补课或谈话,如确实有必要,比如批评教育或谈心,需要其他老师在场。
2、校外期间: 不单独和学生相处,如确实有必要,可以同时约上很多人。
3、老师家访: 要提前和家长沟通时间,保证家长在场,一起沟通。
三、父母要养成五个习惯
1、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
2、无论多忙,都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
3、在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要经常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下身及内裤。
4、幼童是最易被性侵的群体,防性侵教育也应该从2岁做起。
5、防性侵教育是持续的,要经常对孩子提及。
四、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要比其他教育困难得多。因为要让他们意识到防性侵的重要性,了解性暴力事件的严重性,又要避免对他们进行恐怖教育和冷漠教育,避免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对孩子的防性侵教育应该是分阶段的。
1、幼儿园阶段
家长不用说太多,但要告诉孩子: 如果别人摸了你的隐私部位(内衣内裤覆盖的地方),你要拒绝并回来告诉父母。
2、小学阶段
告诉孩子身体部位的准确名称,告诉孩子这是私密部位,别人不能碰,自己也不可以碰别人的。
防范意识要强,要告诉他们,如果遇到熟悉的大人邀请你去玩,一定要征求家长同意,或家长陪同。如熟人到家里来玩,搂抱,亲吻你,甚至触碰你的隐私部位,要大声拒绝,告诉家长。
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和陌生人视频聊天,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随便搭乘陌生人的车,出门征得家长同意并结伴而行,睡觉关好门窗。
五、遇到性侵该怎么做呢?
周围人多时:
1、大声说出我不认识你,不要碰我。
2、大声说出我还没满14岁,你想坐牢吗?
周围人少时:
1、 谨记生命安全最重要。
2、随机应变,先拒和适当反抗。
3、如遇到暴力侵犯,不再大声哭喊,找机会逃脱。
4、实在逃脱不了,默默记住坏人长相特征,悄悄记住记号或线索。
六、遭遇到性侵后该怎么做?
1、不要害怕
2、告诉大人
3、尽快报警
4、不要洗澡
5、寻求帮助,可拔打12338妇女儿童维权热线或010-58497923女童保护基金热线
6、不要隐瞒
生活中,儿童遭遇性侵的几率并不比碰到交通事故低,所以防性侵教育与交通安全教育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