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孩子是天使也是魔鬼”,乖巧可爱时是降临人间的天使,蛮不讲理时是能毁掉银河系的魔鬼。想要可爱的“天使”健康成长,越飞越高,家长必须驯化藏在孩子心里的小“魔鬼”。
01.
“姐,我觉得你太娇惯孩子了,该揍的时候还是得揍。”
“他这样闹,是不是因为你没打过他?”
“老婆,没关系的,讲不听就打。”
家里老二正正性子烈,完全不懂隐忍,有任何不适都要尽情发泄。昨天我们在舅舅家吃晚饭,正正在去的途中睡着了,想着他没睡午觉,就没把他叫醒,放在沙发上继续睡。舅舅家的房子在重装修,临时租住在隔壁邻居家,客厅没装空调,睡醒后的正正犹如一座正在喷发的活火山:
“妈妈,我热。”
“你站起来,吹吹风扇会凉快很多”
“妈妈,我好热。”
“妈妈,我热死了,热死了。”
“去舅舅房间吹空调,好吗?舅舅房间好凉快。”
“妈妈,我热热热热热,热死了........"
“妈妈知道你热了,热的时候该怎么办?哭闹会更热,要不我们回家吧?”
正正躺在沙发上半闭着双眼不断地重复着他的“热”,没有人能劝说得了他,空气凝固了,所有的沟通都陷入了僵局。碰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主张讲不听的话“该打时还是要打”,他们认为打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可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而且从尊重人性的角度上来讲是极其不公平的,另外效果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标都未必能治得了。
想想正常情况下人们什么时候会打人?
1.被侵犯时的自我防卫;
2.危害他人安全的发泄行为;
3.欺负他人时的攻击行为。
打自己孩子肯定不是自卫,那就是2或3。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或者以大欺小,霸凌自己的孩子,多么可怕呀。另外就打骂教育的效果来讲打轻了孩子完全不当回事,打重了当时可能会服软,可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却在张牙舞爪。
02.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藏着阳光未照耀到的需求”,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隐藏在孩子“无理取闹”背后的原因。
1.表达欲求,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很多孩子的“无理取闹”都是这个原因,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又担心被拒绝,就只好先闹一闹。很多二孩家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妹妹摔跤哭脸了,妈妈就去安抚,在一旁本来很用心玩玩具的哥哥也没来由地跟着闹起来。因为他觉得妈妈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妈妈的爱给了妹妹。
再比如,孩子发现妈妈大半天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和家务,好像永远都没时间陪自己玩,也会无端地找个理由发脾气。除了精神上的需求,在物质需求被拒绝或担心不能满足时,孩子也喜欢用这一招。“人来疯”也是这个原因,为了被关注被重视,努力地展现自我,使出各种大招小招。
正正睡醒后的哭闹也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他刚醒来那会,我在边上,但是因为饭没吃饭又转身去吃饭了。他不管不顾地大声哭喊着:“妈妈,我热”无非是想获得妈妈的关注。
“你看不到我,我就让你不可忽视”。
2.年龄太小,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1岁半左右,自我有意识就开始越来越强。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情绪波动也大,无法像大人那样隐忍自己的不适和不满。当孩子的情绪没办法及时调整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开始发作而且是大肆宣泄。
另外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何况是孩子,当遇到挫折时,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一反应就是烦躁发脾气。
4岁半的正正睡醒后不停地说“热”,也是因为自控力不行,热连同醒后的疲软不适一起通过哭闹宣泄出来了。
“我就是不舒服,哭哭又怎样”。
3.环境因素,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带,祖父母辈往往控制不住地对孩子溺爱,特别看不得孩子哭。天生就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很快就会知道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求或者家庭教育观念不统一的话(妈妈不给我买,奶奶还会给我买,我哭两声就有作用了),孩子渐渐地会变得任性无理,想怎么闹就怎么闹。
我在小区玩滑梯时有一次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想用腿踢正要往下溜的正正的头,我见状赶紧挡了一下,孩子顿时大哭大闹拳打脚踢。孩子的奶奶立马冲上来问道:“是不是这个阿姨打了你?”,孩子只是哭闹什么都不说,我解释了一下原因。奶奶就说:“你让他踢几下吧,他占到便宜就不闹了”。我当时惊掉了下巴。这就是明显的骄纵,如果不干预的话,很难想象孩子的未来。
孩子爱发脾气、爱闹与家长平常的行为也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成长从模仿身边的人开始,所以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或者用规则去要求孩子,自己却没做到,在孩子面前就失去了威信。
“我就这么闹了,我每天都这样”。
4.性格因素,孩子天性急躁固执
虽说性格主要靠后天来塑造,但我们发现孩子生来就有不同的性情,有些孩子比较温和,遇事相对冷静,有些孩子确实一有事就急得不行,而且还非什么不可。
昨天,在我们来舅舅家之前,他刚玩完积木,想用“小度”看一会电视(我许诺他每天可以看一次电视),不愿意去舅舅家吃饭。我跟他说我们都要去舅舅家吃饭,他想留在家里可以但没有人陪,可以等从舅舅家回来后再看电视。
所以当我说“我们回家吧”,他立马停止哭闹,起身做回家准备。
“我天性就是急,需要时间来长大。”
03.
既然不能打,我们又该怎样来化解孩子的情绪呢?
1.尊重孩子,设置选项
那些打孩子的家长,很多最开始是不想动手的,也试图依靠语言来解决问题。但太过直接生硬,命令孩子“道歉”,逼迫孩子“承认错误”,或者是没有商量的“不行”。
这种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很不爽,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直接拒绝,“不要”“不行”“我就是要买”。他们会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可如果避开话题,设置另外一个选项,一切可能就柳暗花明了。
比如,你想带孩子去朋友家玩,但孩子死活不肯,此时你决不能说“你到底去不去,不去,我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可以换个方式:“宝贝,我们今天是一定要去的,妈妈答应了阿姨,你可以带一样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想带哪样呢?”
当然不一定是选玩具,要根据你对孩子的了解去设置选项。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这么说,孩子的关注点就会转移,觉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就不会再去纠缠于“去”还是“不去”。
2.认同孩子,感同身受
人的天性都渴望被理解。所以当一个孩子有脾气时,你若跟他说:“你不要哭了”、“你不要闹了”,这是不起作用的,相反他会更烦躁。
因为他觉得你在忽视他的感受,反而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跟他说:“你可以哭一会儿,我知道你不开心,很难受”、“如果你不想哭了,可以来跟我抱抱,聊聊天”,或者尝试跟他一起复述事情的经过,说完了他就没那么难受。只要孩子能够冷静地跟你说话,情绪就基本控制了,这个时候再跟他讲道理,效果就会不一样。
3.隔离冷静,以爱滋养
当孩子在闹脾气时,有时是带点试探性质,父母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越过分、越吵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他在一个人独处一阵,当然不是关黑屋子或者不安全的地方,用理智的爱来引导教育。
像正正昨天的这个案例,因为在舅舅家,人多,我不想影响他人,就想到了给他换一个环境,转移注意力。但如果是在自己家,我的处理方法肯定是不一样,而是让他一边待着冷处理。待他发泄完了,再给他擦脸讲道理,让他感受妈妈不一样的爱。
4.和善坚定,巧妙引导
在平常的养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巧妙地坚持原则,家庭教育观念要尽量一致。另外,要让孩子的情绪稳定,家长的情绪首先要稳定。遇到孩子各种状况一定要淡定,实在淡定不了,可以先离开。
为了不引发孩子和家长的“战争”,在时间足够、精神充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曲线救国”,挖掘一些有技巧的引导方法。比如:孩子在感冒时,闹着吃冰激凌,晚上休息了又突发奇想吃榴莲……
这种无法实现的需求,家长可千万不要满足。但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或把孩子的需求画出来,也可以设想一个故事情节把孩子引进来……这种假扮游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需求被接受了,慢慢情绪就会稳定。
总之,“冲动是魔鬼”,在有情绪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失去冷静,把小事变大。好的情绪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在孩子“无理取闹”时,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只有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纵容孩子,孩子的情绪才会慢慢稳定,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玩耍中来。
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温和有爱,坚持原则的家长,我相信爱闹的“小神兽”,定逃不过你“温情”的手掌心。
所以,家长春风化雨,孩子才有心情沐阳浴露;孩子情绪稳定,家长才有信心静待花开!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由“文字之光社区”助力。
【文字之光】是已立项注册,自2020年元旦始启用。
【文字之光】是由文字之光社区居民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而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
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优选专题【金色梧桐】中,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收录到【文字之光】并从中精选出最优质文加以推广。
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让优质的文字发出耀眼的光芒。
找到我们有两种方式:
01 在微信群中搜索文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