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领袖中的领袖”德鲁克提出了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1、不做这件事情,又会怎么样
2、这件事,别人做,会不会更好?
3、有哪些事情,就是交给别人做,也毫无意义?
有没有想过,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你的生活会不会大不一样?
比如说,我是一名研究生,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做实验,这三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在做一个实验之前,先问自己,不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如果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去做,那么去思考,别人做会不会更好?比如说交给公司去做,请教更有经验的人帮助自己去做等等。哪些事情,就是交给别人做,也毫无意义?比如说有数据了,交给别人帮你写文章,这件事对于自己来说就意义不大,因为自己没有去锻炼,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这是《宁向东清华管理学课》专栏发刊词上我学到的知识,让我对管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希望自己能够掌握管理学的架构和所覆盖的知识。你知道但是不能表达出来,说明你还没有掌握,所以借此机会把我所学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我们要打磨自己的管理功夫,也必须要从了解人、了解人的行为入手。
想一下,如果你在公司的走廊上走路,被领导推搡,你很可能会感觉到很郁闷,而且要把它倾诉出来。如果是有心计的人,他会在自己的小圈里说一下,就是去找那些能够说话的人,也就是非正式的群体成员去倾诉。如果没有心计,也就是在办公室发发牢骚。可是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时间一长,这个组织很可能会因为一个领导的推搡就进入巨大的负面情绪中。
作为领导者,需要给予组织正能量,而且你要借助于一个正当的渠道,但是这个渠道会比较慢热。但是如果因为一个不好的行为传递出负能量的时候,就会让非正式组织的每个成员浸入负能量。这种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播力很强,很有可能,一瞬间就把组织搞垮。
那么,领导如何才能更好的了解员工,建立好的组织呢?
有位企业家的做法是请员工吃饭,告诉员工可以自己带着家人单独和领导吃饭,也可以由员工决定几家人一块吃饭。员工是饭桌上的主角,开始他们会指责,然后倾诉,后来就是建议。这位企业家说:争取员工支持,比解决什么股权重组和银行债务等问题重要得多,人是整个重组的关键。
很佩服这位企业家,他很善于倾听,有很强的忍耐力,能够听取建议,不断的去改善公司,做的越来越好。我想这个例子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启发意义,作为领导,多请员工吃饭,多倾听。
可是,当领导愿意倾听,可是下属就是不愿意改变他的态度,怎么办?
那就先改变他的行为。古代有句话叫知行合一,一般我们会认为没有好的行为,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所以要提升认知。可是,不一定要靠改变认知才能改变行为,其实先改变行为也可以反过来改变认知。
知行不合一的情况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父母会要求孩子要勤劳,要刻苦,要上进,可是很多父母自己完全做不到。再比如说,领导要求下属忙着工作而自己却想着要自由,要下属遵守公司规则而自己却是特例。
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大学者阿伦森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一个人喜好某件事情,你不妨先引导他去做这件事情,等他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做这件事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比如说在感情中,随着双方的不断投入,会认为感情越来越好;你主动去爱了,才会觉得更爱对方。跑步,我们都知道对健康有帮助,可是大多数人不愿行动,我自己喜欢跑步,跑起来以后,就会觉得越跑越喜欢,越跑越开心,然后就会想着去跑步,这就是一个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