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一辈口中听来的平淡,似乎站在我们这一代的对立面,无法接受。我的微信签名至今还是“Be broke or be wealthy, but never accept mediocrity"(去突破,去体验,永远不接受平庸)。直至今天,我才意识到,可能我需要重新审视对于平淡的看法——生活的大部分是平淡的聚集。
为什么新年伊始立下的新年目标到年中已经毫无踪影?为什么学期开始的干劲十足到学期中便荡然无存?不是因为我们内驱力不够,也不是时间冲淡了你的目标,仅仅是你的计划太严格,太苛刻了,以至于当某一天你没有去完成的时候,你会万分沮丧,我就是这样的三分钟热度?然后开始自责,内疚,却再也提不起劲来继续学习。我想说,其实你并不孤单。
我在高考是一度十分焦虑: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当时的我是一副努力的乐天派,直到去拜访心理老师,我对自己的压力扔是拒不承认,对焦虑一概不知。时间长了,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开始看不下书,心悸,胸口闷得慌,最后只能在高考临近的最后一个月回家休养。休养无非就是换种环境,于是我骑着单车,迎着阳光,可一旦思绪停下来,无力感却紧紧包裹着我,让我喘不过气。
我停了下来,开始给我的恩师一个个打电话,包括心理老师,除了转移注意力,无一例外都劝我接受现状——怎么可能接受现状!高考对于现阶段的我,就是全部人生啊。这些回答并没有使我好受一些,可除了逃避现实,别无他法。
现在看来,当时的无力感就是无法接受惨淡的现实而已,再无其他。直到现在,似乎还是无法接受平淡。
人生正如一场马拉松,那些企图靠某一段冲刺来到达终点的选手,注定成为悲情英雄——自我感觉良好,却错过了一路的风景。
计划是需要不断调整的,我们当然可以再精力充沛期保持高效率,可别忘了,当节奏慢下来是,也不要急于自责,调整计划,接受平淡这个过渡期,我们就成长了,不是吗?学不会去接受平淡,我们只会陷入无尽的自责之中,紧接着下一个循环,生生不息。跳不出循环,更不懂得调整计划,蓄力待发。
人生就像在征服一座座高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部分都是在爬坡,休息,爬坡,最后的登顶不过是登山很小一部分,接下来还得下山,继续爬呢。
以前我们说过,承认了运气的重要性,就不会对自己那么苛刻,心态也就愈加平常。接受平淡也有如此功效,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却时刻提醒着:平淡是高潮的铺垫,是能力的积攒,二者此消彼长,周而复始。这不就是造物主赋予大自然的气质——没有永远的白天,也没有永远的黑夜。
既然都接受了平淡,我的签名是不是应该改成“平平淡淡才是真”?当然不是,平淡指的是生活大部分时间的现状,而整体心态却必须是Be broke or be wealthy, but never accept medioc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