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获取知识的路径越来越便捷,有利于提升学习速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但这似乎 对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高手,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作用,那么,高手的成长方式和新手的成长方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对这个问题答案的追溯,必然有助于指导一个新手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那么,一个高手究竟比新手强在哪里呢?
1、有意义的记忆
看《最强大脑》,无不惊诧于选手的记忆能力,后来又在学校听到某位最强大脑选手的演讲,才理解他们的记忆方式,跟一般人的记忆方式的确不同,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把记忆内容按照自己的框架进行编码,赋予记忆内容一定意义,或有趣,或与某个熟知的事物关联,总而言之,用自己大脑最用于理解和舒服的语言或方式,赋予记忆内容意义。
其实,这种赋予记忆内容意义的方式,是通过链接记忆内容与大脑中的已知部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是大脑喜欢的记忆方式,也就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增强了长时记忆的概率,有助于增加大脑长时记忆中套路数量的积累,也为他们成为高手储备了丰厚的知识量。
2、模块化的“打谱”
很难想象,一个国际象棋大师在不看棋盘的情况下,可以与26位最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下棋,而且最终结果是赢了17盘、输了5盘、合了四盘,这一幕就发生在1924年4月27日的下午,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就是俄罗斯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阿谬欣。
研究证实,要成为一个国际象棋大师,需要具备5-10万个“打谱”!
所谓“打谱”,就是用无数个小时研究象棋大师下过的棋局,深入分析棋子的位置,预测下一步的招法,如果猜错了,再想一想到底漏算了什么,这就是国际象棋棋手水平高低的唯一最重要的指示符。
找到专业领域的高手的“棋局”,然后以“打谱”的方式,不断模块化的复盘这些专业领域高手的思维和行为,就成了接近高手、成就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3、预见性的判断
由于这些领域的高手掌握了大量的“打谱”,当他们一旦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是一叶障目的就事论事,而是把一件事情放在自己的编码系统里面,从系统的角度看待这些具体的问题,并将“打谱”中套路结合具体的实际,对问题解决的讨论进行最优的趋向性预定。
虽然这种预定是“森林”这种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判定,但是这并没有结束,他们依然会在这种趋向性预定的基础上,关注问题的关键,以及从心理上移动问题的取向、解决方法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像看完电影之后的“过电影”,只不过这种“过电影”发生在电影播放之前的预判。这就是高手运用“打谱”的技术,是一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实践方法论!
结语
知的目的,是为了行的速度和质量,这世界固然没有捷径,但是一定有最好的方法,每一次尝试窥探这些高手的秘密,无非都是期望,找到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法,然后有助于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学习最好的方式不是知的多少,而是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