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在咨询室里跟学生们聊天的感觉,因为每个敞开心扉的倾诉里,都有一个故事,如果要在这样众多的故事里理出一条线索,那么我想,这条线索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应该叫做“选择”。
有人在选择前途,有人在选择方向,有人在选择未来,有人在选择兴趣……你会问,这不都是一样的吗?不尽然。
选择前途的人,或许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只是在这个大方向之中,他还不知道选择哪一条路会更顺畅;
选择方向的人,或许一切都还迷茫,这样的迷茫来自于对自我的一无所知,固然大家都在学校,学习基本相似的知识,可他,却不知为何而学;
选择未来的人,除却迷茫,还多了一层憧憬,但或许,有些憧憬过于不切实际,而有些憧憬又有些坐享其成;
选择兴趣的人,正在做着本来该在大一甚至更早阶段完成的任务,可幸好他知道,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于是,因为要选择,我听到了这样的话:
我想跨专业,我讨厌我的专业,我几乎一刻也学不下去了……
你说你讨厌你的专业,那好,我为你的率性鼓掌,进而我想问,你喜欢什么呢?我得到了两种答案:一种人告诉我:老师,从高中以来,我就很喜欢这门专业,所以大学我选择了现在的专业,可是用了三年的时间,我努力学习,可是越努力我越发现,这个学科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我越来越学不进去,每当拿起课本要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会产生深刻的厌倦心理,相反的,我去旁听了金融专业,却是越听越有兴趣,因此,我查询了金融专业考研的考试科目,并且已经开始准备中了,虽然过程也很艰难,但是我不烦,还是可以继续坚持的。
那么好,我为你敢于说“讨厌”的勇气喝彩,正因为尝试过了,才知道适合与否,确实不适合,再去做另一种尝试,或许还是不适合,或许正是你要找的那条路。
还有一种人,他会这样告诉我:老师,我很讨厌我的专业,一刻也学不下去了,本来想得挺好,要去自习室里好好学习,可一坐到那里,就完全找不到感觉,恨不得马上站起来离开。您问我喜欢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但我至少知道了我不喜欢什么。
这样的情况,或许我要泼你冷水了,因为这样的原因,你选择跨专业考研,多半会因为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反而再来找本专业的工作,你的择业之路也会非常困难,因为你从没有真正为自己选择过。你所谓的讨厌,只是跟睡觉相比、跟逛街相比、跟在宿舍呆着相比、跟看小说电视剧相比,学专业是个痛苦得多的工作,所以你深刻体会了这种厌倦,这样的你,换到任何一个专业,或许仍然还会厌倦。
我想要稳定的工作,规律的生活,压力别太大,最好有编制……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讲,我很鼓励大家从价值观出发去选择职业的类型。稳定、无压力、无变化,这些都是价值观选择中的某些因素,如果真的出于自身深思熟虑的选择,本无可厚非,我自己不也一样吗?放弃了深圳高薪的本专业,选择了一份家乡较为稳定的跨专业工作,回家陪在父母身边。可是渐渐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的价值观选择逐渐趋同了,几乎都与这几个关键词有关——稳定、编制、体制内。那么,他们还能作为我们真正的价值观选择吗?或许你向往的只是脑海里一种喝茶水、看报纸、少付出、多回报的工作状态吧?你也不是不想要赚大钱,你也不是不想体会北上广城市的车水马龙,你也不是不想要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刺激的团队里大展身手,可是转念一想,这多辛苦呢?这还要额外再付出多少努力呢?太累了,还是当个老师安稳些。所以,在师范类院校里有了这样的情景:著名企业君乐宝来了,招聘起薪2000,业绩好或许可以挣到10000的销售岗位,没人去应聘;著名企业百盛集团来了,为他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连锁店招聘管理人员,但前提是你必须有基层若干年的轮岗经历,而不是马上就能进入管理层,于是,依然没人去应聘;著名太阳能企业来了,带来了很高的月薪,可要求是必须从车间生产线干起,于是,还是没有人去应聘,偌大的学校,选择可怕的趋同,都在等待学校的招聘信息,最好,是自己家乡的那所学校的招聘信息……那么,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抛弃安逸稳定的工作性质,如果抛弃家人的额外要求,教师的这方三尺讲台,真的是你一生想要挥洒能量的地方吗?
我妈说了,公司企业里面的销售、服务类的工作是万万不能干的,他们打死也不会让我选择那样的工作……
你妈可能还说了,当个老师多好,有两个假期,你妈可能又说了,当个老师多好,旱涝保收都有固定的工资。我身边的辅导员们跟我有同感,师范类院校这个帽子,限制住了很多人,他让师范类的学生觉得,我只能当老师,或者说,除非万不得已,不然我应该就是个老师了,找工作对我来说没什么困难的。他让非师范类的学生被师范的名号所累,左右为难,不当老师吧,别人会觉得你是师范类出来的,工科搞得不专业,当个老师吧,你的初衷正是因为不想当老师,才选择了现在的工科专业,再为了找工作而去考个教师资格证,委曲求全,值不值得呢?
让我们抛弃师范院校的帽子,看看隔壁的科大、经贸大学,他们的学生跟你们一样的起点,一样的学习,会不会也非要想给找一个貌似当老师这样的铁饭碗呢?他们又会不会因此而拒绝所有的公司企业呢?我清华研究生毕业的小姑子,也应聘进入了一家很有名的国有企业,也从管理培训生做起,从工作到现在,她尝试过售票员等好多基层的工作,可是,我也没有因此听到很多抱怨。我08级毕业的学生,倒是在群里讨论的很热烈,说自己现在的公司,很多人都是大三就来实习的,咱们自己人大三的时候都干什么去了?我也会反问他们,你们当时的大三,为什么辅导员督促着让你们走出去看一看,尝试一下,也没人行动呢?他们给我的答案很明确——别人都不动,我为什么要去?现在,我也想问问大家,你们的大三,都在干什么呢?
以上的种种说法,其实都关乎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选择”
突然想起一个曾经听过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要倒呢?”
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义本是想警醒那些骄傲自满的人,在这里,我都想用这样的“空杯心态”来提醒我们这些面对“选择”的人,放下你心里那些固有的陈旧观念、放下你不愿付出只想回报的懒惰心态、放下你对自己说我绝不干什么的保守心态,真心面对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再去考虑一下人生中的“选择”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