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觉得梦境是我生存的另一种形态,梦里可以天马行空,也可以平淡无奇。
小时候最常做的梦是从山顶上飞下来,飞啊飞的,顺着山势飞山越岭,有时候会像鸟一样停在树枝上,有时候也会停在山坡上,而更多的时候是不知道在哪里落脚,于那种失重的感觉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大人说,这是我在长个子,于是我信了。在后来这样的梦再也没做过,我会去想念,然而已经到了不再长个头的年纪,也就不奢求了。
后来还做过很多类似于科幻片和灾难片的梦,也许是小时候看了太多遍《狂蟒之灾》,也许是对那些机器人系列的电影电视剧情有独钟,梦里的我绝对不是救世者,但也不会是受害者,莫名其妙地做一个旁观者跟着主人公完成历险。也因此,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开始用我稚嫩的文笔写一些小故事。
那时候还没有朋友圈,也没有QQ号,也不知道博客这些东西,于是我就拿一本笔记本开始写,每天下课回家后按照我的灵感编一段,然后第二天拿到班级里分享,于是有人在本子后面留言,有人开始期待故事的发展,有人开始评价故事主人公的善恶。我还把几个要好的同学变成了我的主人公,给他们设定一些情节,各种幽默的情节至今想来都会忍俊不禁。
记得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我的本子在传回我手里的途中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以为是情书或者是类似于小纸条的东西,想要念给全班听,结果念了两段他就停了,把本子扔个我悻悻地走开继续讲课。我悄悄看了一眼老师念的那一页,我发现他停的地方貌似是我写的错字,因为思维混乱造了个字,于是老师不认识了,自然也就不往下念了。当然一直关注我的小故事的小伙伴们都无视这个错字,他们完全能够联系上下文分析出这原本应该是个什么字。
就在那个没有朋友圈的年代,我用小本子代替了朋友圈,我的小伙伴们也会分享传阅,也会点赞评论,而那些小故事,有的出自我的恶搞创意,更多是出自我梦境的一些灵感。那些有人支持有人欣赏的日子里,灵感总是源源不断。
图/星空/几米漫画
上了大学后,我还是会做一些不着边际的梦,好几次醒来把梦里的故事讲给舍友听,舍友睡眼惺忪听完,感慨着,这简直就是科幻大片啊!你为什么不去写小说啊!我那时就开始后悔,为啥自己不选个导演啊、剧作家啊这样的专业,那么我那大批的梦境就都变成大屏幕上的作品了!
现在想想,这样的梦,做一做还是可以的,想要像那些有名的大导演一样拍出自己的作品来哪有那么容易,何况五毛钱的特效也做不出我梦里的效果。于是我还只是会做梦,会说梦。
可是最近这些天马行空的梦境好像少了,我没有了编故事的灵感,也少了在梦境里历险的快感,最近的梦变得现实,变得平淡无奇,变得更多跟以前的生活相关,变得混淆空间和时间,没有了逻辑,更多时候会梦见家人,却只是聚会或者聊天,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
今天早晨起来洗脸的时候,发现自己额头有一片青黑,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大字:印堂发黑!随即我就笑了,码出传说中的一抹白把那块明显的青黑盖住。昨晚的梦境还在脑海里打转,梦里的家庭聚会场景,还有给已故的爷爷喂饭这样的情节。
我并不迷信,但是我相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因此这个梦境让我有一些不安,于是给爸爸打了电话。老爸认真听了我的描述,拖长了语气说:梦见老人是好的,只是最近切忌与人发生口角,横生是非。我其实不明白老爸是从何得出这些结论的,也许就是那些个《玉匣记》和《周公解梦》之类的神书,但至少我是心安了。叮嘱完注意事项,又跟我聊了聊工作上的事,慢慢的就把这个梦的事抛到了脑后。
我开始怀念上学的那些日子,每个周都会有一些神奇的场景飞进我的梦境,梦里那些场景效果绝对是4K超清的3D电影难以企及的。那时候为了记录下这些灵感,我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叫做《灵感录》,每天起床后记录下梦里情节要点,才能安心去上课。后来那本《灵感录》越来越少翻开,以至现在被我冷落在了角落里。
是现实改变了我,还是我忘记了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