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哥哥有情绪时,摔妹妹东西,打妹妹,威胁妈妈,与父亲冲突,妈妈担心是否给九岁女儿造成心理影响? 哥哥对妹妹的伤害,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又一次伤害,哥哥会在两极之间徘徊:①,失控的情绪。②,极度的自我否定、内疚、自责,哥哥这么欺负妹妹,并不会让哥哥变得更好,哥哥的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
哥哥的情绪更多指向的不是妹妹,是父母,这种情绪长期积压,导致进入无意识,失控的地步。
梳理孩子成长背景:孩子跟爷、奶、叔、婶一起生活,而且家庭矛盾争吵不断,爸爸是高中班主任老师,妈妈是警察,爸妈脾气暴躁,孩子做不好父母严厉斥责,因为表哥学习不好父母强制孩子不让和表哥玩儿,孩子上幼儿园及小学,听话懂事,善良,初二,因手机与父母有矛盾,初三,状态不好,老师与父母失望,高一休学,自言自语,打父母、抱怨父母,孩子这种状态给孩子做过咨询,吃药。
重读高一没多久又休学。 表面上看是初二时,因为手机发生冲突,其实生活在争吵不断的家庭里,孩子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爸妈的职业,很容易斥责和给孩子讲道理,加上脾气暴躁,这种孩子在生活中,会长时间的压抑、隐藏自己的情绪和牺牲掉自己的感受。 孩子自言自语,情绪失控是长期压抑的结果和超限状态。
初三,状态不好,犯困、成绩下降是信号。后来考到重点高中,孩子拿到高分数是牺牲掉人的感受,就像一个气球,一直往里面打气,里面的气没有释放的途径,只增压,没有减压的渠道,时间久了,气球会压爆。
哥哥对妹妹的伤害情绪指向的是父母,妹妹“代替”了父母,因为爸妈强势,哥哥与妹妹之间,哥哥强势,像水一样往低的地方流,强势的往往把情绪发泄到弱势的地方。
建议:(一),观察哥哥对妹妹的态度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就分开。分开后最少有一个家长陪孩子,接纳和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情绪和冲突时,别让孩子压着,甚至在有情绪之前就跟孩子疏导、沟通,让孩子诉说爸妈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评判孩子表达的方式(只要不威胁到人身安全),让孩子有机会表达。
(二),①,倾听者内心平静,不评判,不恐惧,不焦虑。②,不解释。只是创造环境和语境,与孩子共情,对她的情绪接纳、理解,不评判好坏,让他倾诉,爸爸陪孩子徒步、运动、爬山、骑行,在陪伴中,让孩子释放情绪。如果能力达不到,学习倾听、接纳的能力。
(三),母亲多与孩子肢体接触。主动给孩子按摩、拥抱。听张红梅老师讲的深耕公益课。给孩子创造一个“新母体”,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柔情和母爱。当条件达到,最好是一家四口生活。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