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你可以不知道唐宗宋祖是谁,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你可以孤陋寡闻不问世事,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你可以连一首完整的诗词都背不出来,但你一定要知道李白。李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唐诗因为他的存在而熠熠生辉,千年流传;唐朝更因为他的存在,成为中国历史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无论沧海几经桑田,李白都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仰望的高山。当历史的尘埃被来自远古的风吹起时,李白和他的诗歌依旧可以穿越风尘,跨越千年,扑面而来。
李白的诗词是极有气象的,就像人有气场一样。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大家的诗作都是极有气场的,而李白的诗词尤其气场强大。当你读完他的《将进酒》时,你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黄河之水奔腾咆哮的壮美画面;当你读完他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时,你的心中会立刻被一种汹涌澎拜的愁绪填满,几欲泪湿眼眶。在李白的诗词里,从来都是大悲大喜,大江大河,大起大落。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就是李白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词。尽管这是一首闺怨词,可李白就是李白,硬生生地把它写成了磅礴大气的“男儿词”,气象萧森声情悲壮。
忆秦娥 李白 (唐)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诗歌中的豪情和浪漫与他的性情是一致的。他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之人,渴望得到重视,却又不愿受一丁点委屈,于是他才能在诗歌中极力地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以及无人能敌的风流倜傥。这首词就是如此,即便是闺怨词也要写出一份霸气和豪情来。
作为一首闺怨词,它给人的感觉远远超出了闺怨的范围。词的上片写悲情,下片抒悲国,并不是一首普通的传统意义上的闺怨词。首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舒缓婉转,自带哀伤的情调,词作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凄怆悲的氛围中。箫声幽咽,惊醒梦中的秦娥。“秦娥”是谁了?是秦国的一位公主,叫弄玉,喜欢吹箫。在这里,她应该是一位普通的姑娘。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月亮照着路边的柳树,看着世人的悲伤,朝夕重复。她不禁记起了灞桥离别时伤心的情景。“秦楼月”在这里进行反复,不仅仅是词作的格律要求,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月色”转到“柳色”,同时也营造了一中孤独凄凉的氛围;“柳色”为什么会让人伤别了?因为在汉代,人们都是在灞桥送别。路旁种满柳树,人们常常折柳送别,以表离别挽留之意。因此,由柳树就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离别。这三句连贯而下,情感逐层加深,思维极具跳跃性。
下片悲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又是一年重阳节,人们登上乐游原,可是原上早已是冷落的清秋时节,一片苍凉。向远处望去,咸阳古道上那人早已没有了踪迹,身影全无。“清秋节”进一步补充了上片没有提到的时节,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凄凉悲怆的氛围。此时此刻,女子登高远望,古道苍茫,四野空旷,她日夜思念的人在哪里?什么也看不到,只有空空的古道在风尘中孤独伸向远方。多么让人伤感的场景啊!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人音信全无,女子心中无限伤感,四目环故,只见坟茔垒垒,静静地伏卧在西风残照的枯草中。“音尘绝”紧接上文进行了反复,将咸阳古道上的悲凉景象和女子心中的孤独凄凉交融在一起。肃杀的秋日,落日残照,坟冢垒垒,这些景色的叠加已经远远超出了闺怨的凄婉哀伤,显得大气磅礴,意境开阔;此刻,秦娥的伤感也不再囿于“儿女情长”,而是上升到了伤古怀今的高度。至此,风物盛衰,山河兴废之意自然而然地喷发了出来,动人心魄,感人肺腑,令人震动。
总之,与传统的闺怨词相比,李白这首词意境开阔,气象萧森,声情悲壮,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女闺怨了。它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极有气象。更加可贵的是,作者在创作这首词时,并没有逞才使气,一腔梗概的豪气完全是心中自然流露,因为这才是李白,何时何地都要纵情高歌的李白。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