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来自于我个人的公众号:世说毅语,只有我的朋友看到,几乎没什么其他人问津,就转过来发到简书吧。
粗心,丢三落四,健忘,低级错误,这些极其常见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主人公有可能是身边人,也有可能主角就是我们自己。当然,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粗心带来的问题总是让人抓耳挠腮,甚至气急败坏,羞愧难当,特别是在关键的任务上犯了粗心的毛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做实验的人忘记一些安全细节,当要演讲的人忘记带讲稿或者U盘,当粗心的父母把开水壶放在地上,当新手的财务不认真校对账目,那么爆炸的实验室,磕磕绊绊的演讲,烫伤的孩子,公司无端端的损失,不仅会给别人造成伤害,摧毁他人对你的信任,也会极大的打击自己的信心。所以,我们都想避免粗心,可是这东西极其调皮和顽固,甚至有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样的地方粗心犯错,那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给人一些启发,也算是一种共勉。
1.归因
面对一个症状,我们得先了解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下面来诊诊脉,看看病因。我认为这病因,有内因,也有外因,那先来说说内因。
内因
第一个内因,就是精神不集中。很多粗心,就是心猿意马,心不在焉的结果,特别是在做一些细致工作的时候,不专心就很容易出错。在当今时代专注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也是一种被忽视的比时间还要重要的生产力。现代的生活充斥着各种短平快的东西,抖音、快手、微博热搜、新闻头条,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同时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即时通讯的偏执和误解,老板希望员工及时回复信息,同事之间希望及时回复信息,每个人都这样希望,就造成信息像枪林弹雨一样到处飞,疲于及时应付的注意力被打的千疮百孔。所以,我们要减少专注力碎片化的行为,才能避免因为三心二意出现的粗心。我一直很喜欢《深度工作》这本书,讲了注意力分散的危害和如何专注地工作,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第二个内因,我觉得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生活习惯较差的人,房间、工作台什么的,经常是混乱的、邋遢的。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经常会投射到思维上,而思维的混乱容易导致粗心的产生。西方有句俗语,叫“you are what you eat”,你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会慢慢的改变着你。所以不要养成乱糟糟的习惯,一乱起来,首先在生活上就丢三落四,东西怎么也找不到,工作上就会毛毛糙糙,粗心不断,漏洞百出。
第三个内因,顺承于第二个,就是个人的思考习惯和做事习惯没有条理性。那些细心的人,思考都很有条理性,每一步该做什么,都清清楚楚,而粗心的人通常喜欢跳着想,如果刚好在做的事情是一个流程已经很固定的事情,那么这种没有条理的思考,就会导致没有条理的行动,常常就会出错,事后就会感叹,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当然,粗心的人有时候也是创造性很高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但就是聪明用不对地方。创造性和秩序并不矛盾,历史上的很多伟大的创造者,都是秩序感或者说仪式感非常强的人。康德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去散步,以至于路上的群众都能拿他当表,有一天他看卢梭的《爱弥儿》太投入,出门散步迟了,小镇上的人都以为自己的表坏了。再如,狄更斯的每日工作也是非常有条理,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是他的神圣时间,他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作,什么事情都不能做,除了写作,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打扰。所以,创造性没有错,只是你不能把它用错。在做流程非常固定的,程序经过无数次优化的事情的时候,就收起自己的小聪明,不要乱来,按部就班的有条理的去做事情。
第四个内因,从大脑的本性出发,大脑喜欢简单的不耗脑细胞的事情。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根据习惯的定式思维和以往的经验,快速做出反应,第二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再去行动,丹尼尔的《思考的快与慢》就说了这两种思考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东西都是在重复上演,所以把很多的事情的处理步骤固定化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处理效率。但是,第二种模式也不可或缺,如果遇到情况有变,那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怎么去处理。第一种习惯是大脑非常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的原因,但这也是一些人粗心犯错的原因,他们接到一项任务完全没有第二种模式的思考,一味地按照思维定式去做,当情况稍有变化,他们就会出错,被别人打上粗心的标签。
第五个内因,我斗胆来剖析下人性。很多粗心,也许是人格和情绪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加复杂,可能也是一些人始终反复粗心的原因。从个人的经验(曾经的我是个超级大头虾)和一些对世事的观察以及从以前读过的一些心理学分析入手,我觉得可能是以下这些原因:
有些人的性格会非常敏感,他们会把习惯性地把外界的信号无限放大。所以这类人在某一次的粗心犯错后,一方面,外界的批评会造成压力,另一方面其自身也会自责内疚,而这些压力和自责会被这类人无限放大,他们会沉浸于这种痛苦中,那有什么后果呢,一方面大脑的带宽是有限的,放大的痛苦会让大脑没有空间来反思总结,从而避免下一次再犯这种错误,另一方面,大脑对痛苦的事物总会选择性忘记,放大的痛苦会大大增加遗忘的几率,也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种人是确实存在的,不然那些一次又一次碰到渣男的女生的故事是怎么来的,有时候会惊异他们对男友的粗心的选择,但是她们却一次又一次的在犯同样的错误。
有些人的性格非常容易被影响,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叫容易被投射。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你本来有条不紊的在做一件事情,突然有人来催你,你突然就紧张了,不自觉就忽略了一些细节,忘记了些东西,导致出错了,特别是项目在赶工的时候,或者说你在准备东西出门的时候。其实你本来是个仔细的人,你想仔细地去完成你的事情,别人的催促不觉间就影响了你。再进一步说,这类情绪容易受影响人其实也是敏感的人,上面也说到粗心做错后,外界有批评,假设如果是下属搞砸了上司的事情,那么下属遭到一段时间的冷落,甚至不安排任务是非常正常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好好反思,好好表现,但是这类人会被这种上司的雪藏深深影响到,从而意志消沉很久,没有好的状态,再次粗心犯错是很正常的。
有些人属于急性子,铁打的行动派,做起事来火急火燎。但是有时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太急,就不容易发现一些细节,容易犯些粗心的错误。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再讲一个“马蹄铁亡国”的故事,以前有个国王要出去打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仗,于是就命令马夫给他的马换马掌,但是到后来发现马掌少了一个马蹄钉,但是又一时间找不到,于是心急的国王就骑着这匹少钉了一个马蹄钉的马出兵了。在拼杀冲刺的时候国王骑的这匹马的这个马掌因为少了一个钉子就掉了,马就摔倒了。敌人的马冲刺过来践踏踩死了这个国王,使得这场战争输了,这个国家也就亡了。
有些人大大咧咧,属于容易自我满足的性格,用句时髦的话讲,叫容易自high。有什么表现呢?就是碰到简单的事情,就会忘乎所以,从思想上麻痹大意,这时候也会容易犯粗心的错误。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这类人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自我满足,从而忘记检查,或者会选择性检查那些想到的可能会出错的地方,一检查到没有错,就更自我满足了,其实一些没有想到的地方就因此被错过,这些地方就是粗心的温床啊。
还有些人,属于很自我的人格,外向的人表现出来就是非常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内向的人表现出来,就是他们喜欢想当然的去做事情。共同的特点是不懂得请示,不喜欢交流,不屑于学习,就容易粗心搞砸事情。我们不是全能的,总有些细节是我们不知道的,总是想当然做,或者自以为是不去问,早晚会出事。很多人被别人批评说怎么这么粗心的时候,他们的理由就是“我原本以为……”,其实他们的以为只是他们的臆断,根本就不是事实啊。
人性的原因就剖析到这里,其实这段很不好写,甚至有些见解值得商榷。人性是复杂的,这段分析其实是有些personal的,有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到的人事,但是既然要写这个主题,就不能将就,要写得彻彻底底,将人性暴露在阳光下,也许会刺眼,但是正如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看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后依然热爱它!
外因
接下来,分析完了上面的内因,来分析分析外因。或者叫做技术性的因素。就像感冒一样,有内热,可能也有外感。
第一个要讲的外因是检查机制的问题。首先,要是完全没有检查这个流程,粗心犯错就是大概率的事情。然后,就是机制的客观性,有一些重要的琐碎的很多环节的事情,不能你自己做,自己查。这就好像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一样搞笑。很多时候环节一多,自己免不了会出错,所以需要借助别人的视角来纠正。有些事情独自包揽,那么粗心犯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最后,就是机制的科学性,每一件事情怎么去检查,是有不同的要求的,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就是检查了,就是检查不出错误,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检查你面前的东西。这里要讲个词——清单思维,在医院内,在飞机起飞前,都有一系列的手术清单,起飞检查清单,这些检查清单列举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保证了工作的专业性、准确性,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所以,你学习掌握了这些清单之后,再去检查就能有的放矢,就会减少检查了过后还是错这种事情的发生。
第二个就是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如果你对要做的事情不够熟练,可能就会有这些表现:
(1)是不知道流程,一些细节没注意到,瞎做,很容易出错;
(2)会犯低级错误,举个学生时代的令人讨厌的“粗心”的例子,我们以前的学生时代,有时候会有公式内部的加号减号弄错这些问题,就是公式不熟的问题。这是非常明显的熟练度不够的表现。还有另外一种表现也是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只是比较隐蔽,就是草稿纸计算过程中把加减号弄错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思路对了,竟然白痴到加减乘除弄错了,其实也是隐蔽的熟练度不够的问题啊!就是因为思路的熟练度不够,使你想了很久,想到有点精疲力尽,大脑的能量在一段时间内是有限的,能量耗尽在思路上,在计算的时候,精神已是强弩之末,出错也不奇怪啊,要怪也是怪你题做少了,思路不熟悉。
(3)还有种可能,有些人记性不好,做过的事情就忘记了,再次做的时候没有熟练的感觉,有时候就容易粗心出错。所以,你会发现有些粗心的人会怀疑自己的智商,其实,残酷的事实就是,不用怀疑,就是智商有问题。那这种人是不是不用活了?也不是,看我分析第三点外因。
第三个外因就是没有总结机制。先介绍一个管理界的名词——sop,全称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的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作坊手工业的时代,制作工艺很少,人员培训很多是通过学徒制这种长时间心口相传的形式来完成的。工业革命兴起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分工日益明细,口头传授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所以很多新兴的企业开始改以文字方式记录传递经验。
所以平常对于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每做一次,都要做好sop总结,或者说流程总结,用白纸黑字,或者现代化的电子工具记录下来,这样做过的事情,以后再做,就可以按图索骥,粗心出错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同时也还有个好处,你每做一次,还可以优化一次记录,最后形成非常非常有用的记录。这个sop记录还有提高团体效率的功能,如果这个记录用腾讯文档之类的共享文档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记录,修改,优化,就能减少大家去做这件事出错的概率。最后,这个sop总结机制,在带新人方面也很有用,一个小白来了,你这个老鸟丢给他这个记录,你教他一次记录上的各个流程的含义,他手头拿着流程听你讲,就能很快上手,下一次他自己按部就班做也能比较顺利,这么做能很大程度减少新手因为不熟悉导致的毛手毛脚的粗心犯错。到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笨人也可以用这种sop,解决过后就忘的问题,手里攥着一个sop,就能成为解决某个问题的高手。
第四个外因,就是没有使用日程工具的习惯。有些人会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妄想把别人交代的,或者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除非是最强大脑,否则难免会忘记一些事情,如果是别人交代的事情,你忘记了,就给人一种你怎么这么粗心健忘的印象。其实,上面提到这种做法是对大脑资源的浪费。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笛卡尔曾言,我思故我在。人类的伟大就在于进化出了一颗擅长思考的大脑,而你却把脑子用来记忆鸡毛蒜皮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的工具,用实体或者电子的日历,用日程提醒软件,像滴答清单,ominifocus等,或者最简单的便利贴,把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把大脑的资源留给“思考”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以前小学的时候,想买一本作业本,买了一个星期都没买上。为啥?每次放学都像子弹一样飞走了,哪还能想到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里还有一本我要买的作业本。最后我在文具盒里塞了张大大的纸条,写着“放学买作业本”。那一天几次拿笔的时候就看到了,放学的时候就想到了去买作业本。这个亲身的例子就说明,真的不要靠脑子去管理日程,很容易忘事情,给人粗心不靠谱的印象。
第五个外因,是一种工作习惯的问题,或者说是工作文化的事情。在某些公司内,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能同时做很多事情,这个人的能力就很强的工作文化。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行,一些不怎么占用心智资源的事情同时做是没有问题的,像边刷牙边看剧也还行吧,哈哈。但是如果要做的几件事情,都需要比较大的精力,那么同时做,带来的任务之间的切换,会极大的降低做事的效率,同时粗心出错的概率其实也大大的提高了。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蔡格尼克效应,人们对未完成的事情的印象会比已经完成的事情的印象更加深刻,用人话来说,就是一件事情没完成会让你心心念念,那么如果频繁切换任务,那么在切换的时间点,上一件没完成的事情就会影响到你要做的下一件事情,即使你认为已经切换好,其实你的潜意识还在想上一件事情没完成。
如果说,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种润滑剂或者说是万金油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要跟别人协作,然后相对频繁的切换任务,那么如何减少这种蔡格尼克效应呢,解决方法就是记录未完成的事情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心理学家发现要减少蔡氏效应,就必须要在心理层面形成那件未完成的事情的下一步如何完成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上一件事情虽然你没干完,但是你清楚下一步怎么干完,那你就能安心专注的进行下一件工作。
分两种情况来介绍,一种是你在做一件工作,然后临时有另外一项任务,如果这件临时任务不急的,你可以先记下来这件临时任务要干什么,怎么干,然后回到原来的工作上,做完之后再去干那件临时任务。另一种情况是你在做一件工作,也是临时任务来了,非常急,那么你先停下手头的工作,同时记录下你手头的工作的进度,后续的行动,然后放下手头工作,去干那件临时任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你还心心念念这件事情没完成这种注意力残留,也能让你后面干完临时任务,回到原来的任务时因为留了记录更快恢复状态。这两种情况下的及时记录,都能有效避免蔡格尼克效应,做到能在一定时间内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就能大大降低出错的概率。
分析完了上面的内因和外因,已经洋洋洒洒五千多字,很少有公众号写文章写这么长,距离上一次更新已是半年多,期间有好些人问我还更不更了。更是肯定要更的,只是我对写作是非常挑(懒)剔(惰),没有很好的灵感是不会写的,一旦写,就要写一篇有东西的,甚至是值得收藏的文章。
2.对症下药
本文到这里还没完,诊断好了疾病,不开药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键盘侠的行为,没有建设性的作用。那让我们开始对症下药,希望我不会写出潦草的病历。
内科疗法
首先先对内因入手,第一点是注意力。如何解决不能专注做事情的问题,我觉得番茄工作法是对坐不住的人的一种特效药。番茄工作法是由一个意大利大学生发明的,他发现自己很难集中精神,所以他用了一个番茄外形的闹钟,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然后规定按下闹钟后,就必须老老实实学习,这25分钟不能干别的事情,闹钟响了之后,就休息五分钟,然后再继续下一个25分钟,五分钟,25分钟……就这样松弛有度地去工作,后来这种工作方法风靡了全世界。现在手机上有很多这种app,像forest,番茄to do等app,都挺不错的。还有一种我觉得很有趣的小游戏,叫舒尔特表格,据说也被应用在飞行员的注意力训练中。在一个5乘5的表格里面,从1到25,这25个数字随机写在表格里面,然后需要我们看着表格,用手指从1指到25,算下用了多少时间,耗时的长短体现了我们注意力的专注程度和手眼协调能力。因为数字是随机,所以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看,同时手指要指过来指过去,同时考验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手机上也有很多app是关于舒尔特表格的,可以试一试。最后说一点,少看点抖音,头条,微博热搜,少玩点游戏,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有太多的产品花尽心思,研究如何占用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插个社会学知识,为什么现在的娱乐产品这么多?在20世纪末,全球化浪潮开始的时候,全球的政客和学者开了个讨论全球化的大会,有人在会上提出来,当下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如何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呢?一个美国专家就认为,应该多制造些娱乐产品,让普通群众在日常工作之后在各种各样的娱乐中耗掉工作后剩余的精力,像婴儿啼哭就给一个奶嘴一样,娱乐产品就是普通群众的奶嘴,沉溺于娱乐的普通人就像不会啼哭的婴儿一样,不会对精英们的统治有威胁了。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非常俗的译法,真想敲打一下第一个翻译的人)。娱乐产品之于当代,犹如宗教之于古代,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愚民政策。
所以,多看点书,多出去走走,诗和远方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有所觉醒的灵魂。
然后是要培养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空间、工作空间、电脑桌面弄得乱糟糟,不同的东西归类放到不同的空间,拿完之后记得放回去该放的位置,学生们要在平时做练习写卷子甚至是打草稿的时候,都要求自己形成整洁的习惯。同时要有极简主义的魄力,一些长期不用的东西,就果断丢掉,就会使我们的个人空间更加整洁。而对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还是多学习,可以试试学习基础的逻辑学,或者数学,或者多多写作。培根就说过写作使人准确,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厘清混乱的思维,也有释放压力的作用。推荐一本书《金字塔原理》,非常有名的一本书,虽然书中有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的倾向,但是说的东西还是非常在理,通过这本书可以很好的认识逻辑性和条理性。
接着说说创造性强却用不对头的问题,在碰到前人无数次总结后流程化固定化的工作,还是要收敛一点小聪明,按部就班的来,另外天马行空的同时,要谨慎的求证,才能避免一些粗心。然后喜欢用思维定势干活的人,遇到事情想一想这次情况是不是跟上次一样,“快思维”固然效率高,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世界,“慢思维”也很重要,仔细地思考变化的世界很重要,定势思维有时候难免会出错。
接着,进入对于人性的讨论。对于人性的治疗,其实是非常难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我一直对一句写在《鲁滨逊漂流记》里面的书评记忆深刻:“每个人都是鲁滨逊,像鲁滨逊一样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在经过心理分析师好几年的帮助下,才会慢慢打开心结,有很多伤和痛,有很多心理缺陷,是很难抹去的,像刻在石头上一样,即使经过多年的风化,模糊漫漶的字迹仍然告诉着人们一段过往。不过,还是不能放弃治疗,人生一大乐趣,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
对于很敏感的喜欢放大情绪,以及容易收到他人情绪影响的人,一般认为是在几个跟大脑控制情绪相关的发育期,没有发育好,如幼时大脑分化期和青少年时期等。我觉得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不要沉浸在情绪里面,多去培养些正向的爱好,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另外要疏导结合,找到个人的合理的健康的发泄方式。对于心急的人,多进行“慢生活”治疗,当你能够慢慢吃完一顿饭,慢慢走一段平时坐车经过的路,慢慢的跟老友、家人唠一唠嗑,你的心急症状也许会有改善。君不见有多少效率爆表的人,最后爆到家破人亡,这些人在火急火燎的赶人生之路时,是错过了多少瞬间,也犯下了多少粗心的错误。对于自我的人,多去做些社交活动,在与人交往中,慢慢降低自我的程度。当然这种自我的人可能会非常惹人讨厌,被人讨厌多了,也许会一定程度上反思从而自我改进。对于情绪波动大容易自high的人,其实是很多是性格比较胆小的人,他们一般不敢冒险。那些见过山河大海,穿过人山人海的人(平凡之路的歌词),一般遇事都会比较沉着冷静客观,会认真对待事情,认真检查。所以这类人可以试试多做些挑战自己的事情,来改善性格的缺点。
外科疗法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针对外因的疗法。
第一是要要建立检查的习惯。一个是要客观性,自己的事情做完最好找另外的人或者机构帮你再检查一遍。一个是要有科学性,就是不同的事情,检查的流程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俗话说的好,到什么山坡就唱什么歌,我们需要去总结不同的事情的不同的检查清单,或者如果已经有了,就要多去咨询请教。
第二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勤学苦练,不要因为不熟练,导致粗心的错误。
第三点是要多总结各种sop,好的流程,坏的教训,都要记录下来,并不断优化,形成一份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指南,从而防止重复掉坑犯错。有些人真的是毫不总结,一再的粗心,很不应该。
第四点,是要多使用日程工具,现在的电子化的工具很方便,有各种的日历,清单提醒软件,像滴答清单之类的很好的软件我们要用起来,不要再用脑子记住你要干什么。
第五点,就是尽量避免同时做几件需要脑力资源的事情,一件件来,你不是电脑,可以多开程序,流畅运行。切换工作的时候,多试试前面说到的记录的方法减少蔡格尼克效应或者说注意力残留。
到这里,写完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大头虾/马大哈们,也献给免不了偶尔犯错的普通人们,也是自我鞭策。希望这篇文章,大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抬起头,看到光,照亮每个渴求细心的脸庞。
PS:本文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https://unsplash.com/,若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