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此文为散文集《来如春梦》序言,旧作。贴出本文是想把这本书推出来,书里都是美文也很有深意和学习借鉴的地方,只可惜图书装帧设计太cheap,拉低了整本书的档次。这时候你得相信,凡事不能光看表面呀!)
一、紫藤印象——他俯身与我握手,指引我前行
有幸结缘,得力于中文系专业课程的安排——基础写作课。一学期的学习,几次的习作,黄老师对我颇加赞赏(实在不易),课程结束后,我们还有多次信件往来,每次在学院办公区遇见,黄老师总是很高兴地先与我打招呼(这种老师真不常见),并鼓励我坚持写作。在书信来往中黄老师还指点我散文和诗歌的创作(这是我偏爱的两类文体),也正是这进一层的缘分,让我走进了黄老师散文集《来如春梦》的整编工作中。
学期期末考试完,黄老师找到我(谢谢老师一直记得我),要我帮忙录入《郭泰城先生人生启示录》的资料(此书的序也收录在文集中),整稿期间,黄老师谈及再出版散文集的想法,新近又喜获黄老师的《园博园至文》在“全国作家散文大赛”中得奖,《我心中的香港》荣获“我心中的香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奖项,于是应时而做,雷厉风行,不及半个月的时间,黄老师便整理出散文及散文诗共八十篇作品。黄老师敢想敢做,力践实行的作风,实让我为之感动。
初识黄老师,他对生活的激情、待人的热忱、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便感染了我,在走近交流中更感觉他的可亲可敬。他踏入山水毗邻自然,足迹行遍东南西北;他灵犀而细腻的心窗,捕捉着生活奇幻曼妙的真善美。众生平等的佛心,让他在一切的人事中平和而淡定——敬人一尺,还我一丈,在他面前,我这般怯生的毛孩也能以轻松的姿态与之攀谈,而他能极耐心地聆听别人的高谈阔论,也能平心静气地阐述自己的真知灼见(那是历经多年的人生体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心得)。他舞文弄墨,泼墨挥毫时落笔轻盈,出炉时字字健行、点墨成影,构思时目光炯炯凝神静思,文成“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学创作、书法绘画,他是真实的文人墨客。他研究的学术范围,涉及近现代文学、苏曼殊诗歌与绘画、诗歌理论、散文诗理论、艺术学、艺术文化学,而他赤诚的潜心专研的精神和造诣,可以不愧“学者”的称谓。
在他未调任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之前,在深圳大学文学院十七年的教授过程中,讲授了基础写作、文学理论、台港文学、现代诗歌理论、散文诗理论、艺术与文化、艺术学、现代汉语等多门课程,受到他影响的学生不计其数,自然也包括了我。
授课中的黄老师总不会摆学者教授高人一筹的架子(专指《基础写作课》),他的授课方式也形式多样。从结合自身创作体悟讲解专业知识点,到邀请其他深圳作家亲临课堂讲述各自的创作历程和感悟,再到后来带领学生出校写生(《园博园至文》的由来),以至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品评作品,上讲台概述作品创作的历程,组织我们编辑中文系的文集。黄老师授课方式的多样性是我在大学中极少见到的丰富,在他的课上我总是激动、窃喜,暗暗给自己鼓劲——坚持写作和研读,走进更广阔的文学天地。
二、《来如春梦》——花飞花谢,一片片入诗入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他笃信佛学,参悟禅宗,智慧随行,“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于字里行间参透清、明、静。
至情至真。“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报”,他用简朴的方式在《岁中祭双亲》,在三千里外,阴阳之间遥传思念和告慰亡灵;《故里心迹》,点滴是他对故土的缱绻乡情,《清明故乡》,“兹土久违春三月,寒食人家处处烟”,他风尘仆仆赴清明会;他以诚挚的言语解读朋友们的远行——“青春是一场梦,人生也是一场梦,行装已经打好,目标在远方”,远适、寻梦,归原,他为朋友践行,碰杯,他说“从容上路,《无须回头》”。
跋山涉水。西北行,走入渭北唐陵和寺儿沟;行至贵州三都,与水便村“隐佛石”邂逅佛缘;秋访采石矶,巧遇《广济寺三尼姑》,一般高瘦、沉默不语,落落寡合,散落在深山寺庙,如同三柱供佛的燃香;再登屯溪,《花溪十年》物是人非,“梅花不是人间白,山色偏从竹里青”,他却一如既往对文学痴迷;《北疆三日》渐行渐远,俯瞰西域全景,安静地躲藏在绿色深处的伊宁,还有哈萨克人的乐园“特克斯”,可克达拉草原之夜的美丽风情......
漫谈文化。笑侃《人的十批判书》,戏谈《文人的“牢骚”》,可爱的《“龟儿子”成都》,也有《“侠”议》走天下,论述《酒、文章及人生》,质疑《中国人一无是处吗?》,病毒侵蚀,非常时期,戏仿唐代韩退之雄文退鳄鱼,《祭非典文》退非典。
林花谢了情还在。现代林妹妹香消玉损,《五月多雨又葬花》,尘埃落定,始自洁来还洁去;《颐和园里梦三生》,籍着与湖山之缘,依梦寻梦,走出梦的颐和园;在《如梦清华园》中寻找被朱自清妙笔神化了的荷塘诗意,但面对现时景况,他疑惑了——“是那时的我们曾经错过了它的诗意,还是现时的我们已失去了诗意?”他说:“诗意,在现在这个年代只能躲到了一隅或边缘,在我们的心灵世界它已经被一种火热实施了冷藏。”在夜色渐沉时候,踏上海滨校园的甬道,在《粤海门赏月》,当月轮西坠的时候,移步回走,梦的翅膀贴着薄雾渐起的海面飞向深黑色的海面之上。元宵佳节诗人画家齐聚一堂——《樱花阁里续高情》,舞文弄墨,作诗填词,梅兰竹菊,古韵徜徉于芝兰之室,今音崛起于朋辈青老,文墨阵阵清香,豪情万丈。
海纳百川。“在孩子的世界里,海是快乐而富有的”,在《海的面前》,诗翁从海滩上走过,他也成了孩子。《飘飞的云》,以逃走的姿态,从屋顶上掠过——意志的千军万马,从头顶上掠过。《朽木在歌唱》,青年独具匠心的精雕细刻,让它成为博物馆展览会上璀璨的星光。《最后一批花蕾》在黑暗中失去了红颜,却以紧抱的心事做成旷古的梦——天亮时分铸就一盆绽红的奇葩。《在一朵盛开的花前颤抖》,早晨歆羡她的命好——在流水的唏嘘中保全了她的心思,晚上归来,暴雨却已殆尽她的风流。当《曼荼罗》开到他心中,广大的原野成了美得让人留恋往返的地方。《白玉兰,落了一地》,他无法从满地弥散的沁香里拾回自己的情绪,却只能报以深深的笑意。《花与果及人》,“赏花的人,品果的人,花与果,哪一样给了你更大的安慰?”
人间百态。一个精神自由的《侏儒》更像一个慷慨赴义的英雄;《池畔少女》给满园的活泼动态平添了人间的肃穆;走过稀松的小路、年青的妈妈、笃实的劳动者、年老的妇人、美丽的姑娘、鱼儿游戏的小河,《热烈而不安的眼睛》在久久张望;巧笑轻抛、目光有些暗然的《街女》,风恍若也同情她;《倒在地上的女人》白纱巾飘拂,它既是死亡的讯号,又是生命在做顽强挣扎的讯号,围观的人群像守着自己的性命一样围守着她。《老夫少妻》,白发对红颜,风扇不住地摇头;阴雨寒凝的年初,《殡仪馆》里等待与遗体告别的人群喁喁私语,胸前的白花开放,死亡的蝴蝶鼓起时光的风帆,飘落在襟上、领下;歌声把爱情遭受挫折的姑娘带到湿婆面前,把生命遭受挫折的寻死人带到湿婆面前,在潮湿的雨天,默拜湿婆,湿婆的舞蹈又多了一位良伴与听众,《致湿婆》舞得更起劲了。汶川《大震之后》,好人比平时多了,目击苦难的孩子提前早熟了,而天空依然湛蓝,白云依然悠闲,历史的车轮也将滚滚向前。
三、书里书外,现实与浪漫交接
散文(诗)是一座通行的桥梁,书外是现实苦海的权钱俗世,书里是绽放浪漫之花的精神园地,捧书的我们,透过墨色字句,倾听书中曼妙的音阶,品尝书中清醇的香茗,感受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人生体悟,汲取人生的智慧,借以丰富、充实自己的生活内涵,指引人生。
黄永健老师的散文(诗)中,以其古色古香的语言刻画了现实的众生相,时而深沉,时而活泼,以真挚而深情的笔触篆刻了生命的诗歌舞。《来如春梦》文集是继《后海湾潮音》、《清水湾画意》和《愤怒的剑兰》之后的又一部散文及散文诗集,文集中既融汇了黄老师对淳朴厚重的亲情乡情友情的体例,又记录了他近些年来踏遍东江南水西山北陵的足迹,同时也收纳了他对当代文化现象文化名家的点评论说,以及在求学求进不断攀登的路途上的点滴生活印记。篇幅或长或短,涉及主题或宏大或细微,贴近自然,细品人生,锱铢入文,点滴成画卷。现实与浪漫交接,现实的话题被浪漫化了,成了具有美感的话题,虚幻的话题被具象化了,成为真实可感的现实。
我们或许可以不要犀利的双眼,但不可缺少一颗善感而敏锐的心。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仅仅有眼睛的窥探却是不够的,一颗善感的心能让我们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思考生活,思考人生,而敏锐的心能帮助我们身体力行,成就自我的华章。黄永健老师正是拥有了这样一颗善感而敏锐的心,在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之余,还能把生活中的真善美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现实的假丑恶也一样逃不出他犀利的双眼。
感谢我们的一息师生情谊,让我走入他的文字,看到他为人处事的真诚,亲见他对学术研究的恒心和细心,学习他创作的底蕴与洒脱,还有他对生活的激情与热忱。到此,籍以我拙劣的文笔,表达我单薄的几点粗见和感想,粗陋之词只作引介,书中深意恐不尽言。
后注:《来如春梦》图书链接
baike.so.com/doc/9484643-9827524.html
product.dangdang.com/22862563.html
www.amazon.cn/来如春梦-紫藤/dp/B00919XQOS/ref=sr_1_1
来自亚马逊的一个中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