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Lydia
没有人喜欢让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在谈判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
但有趣的是,
几乎没有人能单靠出价而谈成一笔交易,
所有人都是靠着成功的让步策略来让对方点头的。
---- 《好好说话》
前段时间《好好说话》这本书在朋友圈火了,这本书除了作者很牛外,书名也很吸引人。好好说话,不就是高情商的表现吗?好好说话,不正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吗?对于每时每刻需要言语交流的社会来说,说话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
《好好说话》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人喜欢让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在谈判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但有趣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单靠出价而谈成一笔交易,所有人都是靠着成功的让步策略来让对方点头的。”
如何说话?如何学会好好说话呢?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实践与阅历三者共同作用的过程。
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好说话的几点tips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 同理心倾听是好好说话的第一步!
哈佛教授 努尔·亚曼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破除弥漫全世界的偏见和误解,我们要培养同样身为一个人的同理心。”
一场舒适有收获的谈话,主角不仅是说话者自身,倾听者也很重要。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倾听的层次有以下几种:听而不闻、假装在听、选择性倾听、专注地倾听、同理心倾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几者间的层次性是逐步抬高的。
那何为同理心呢?首先要明晰的是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同理心不是回应而是连接。同理心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神圣的空间,是一种选择,选择感受对方的感受。其次,同理心具有四种特征:接受观点、不加评论、看出他人情绪、尝试交流。
同理心又该如何培养呢?首先,需要察觉自己的感受,对于对方发出的信号你接受到的有多少?或者说你接收到对方发出的信号之后的感受?其次,你需要表达感受,可以用如下格式:客观经历+我感到……第三,需要收听别人的感受;第四,需要表达体谅和共鸣。
介绍了那么多理论后,奉上四点秘诀吧!
第一、闭上嘴,不评判。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听众,说话者还未结束发言,倾听者就打断其话语。对于这种现象,常常忍不住想说:您能先听发言者说完嘛?这应该是一种尊重吧。
第二、好奇心。对发言者的发言保持好奇。
第三、理解并重视对方的感受。
第四、注重非语言的感受,包括目光交流。其实在交流过程中不仅是言语的沟通,还有非言语的沟通都很重要。有时候,非言语的沟通会比言语的沟通交流更重要,因为言语可以伪装,但是非言语往往会暴露你最真实的想法,在交流沟通中的细节是最容易被对方捕捉的。
举个例子吧!一个好朋友和你说:“我饿了……”有三个回答:“是吗?我也饿了!”、“你不是刚吃过午饭吗?怎么会饿呢?”、“听上去你真的很饿”。这三个回答应该大部分的人都会选第一条回答吧!但是同理心倾听的回答应该倾向于第三条,回答立场是从对方立场出发,而不是从倾听者本身出发。
又例如对方说出的观点你极不认同,你可能一急之下会这么说:“不对不对……”,但是具有同理心倾听能力的人会这么回答:“你说的这个观点有道理,但是……会不会更好呢。”两者回答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先否定对方的观点,后者是先肯定对方的观点再给予修改意见。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欣赏式提问,拒绝话题终结者!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到自身的优势,坚信在某些方面自己比普通人超长,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自信,并且会不自觉地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以证实自己的判断。”
在了解欣赏式提问之前,先对比一下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就如同分叉的道路,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而开放式提问就如同烟火一般,有多维的发散点。
欣赏式提问也就是在开放式问题的基础上带着好奇去发掘TA的闪光点和潜能。例如:“你生命中最自豪的经历是什么?”、“你现在最欣赏自己什么?”等等。经过小编的发现,很多的话题终结者常常使用的是封闭式提问,例如“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听上去仿佛是开放式提问,实际上回答指向只有“有”,“没有”。
当然,培养欣赏式提问与同理心倾听一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联系,反思。
■多关注对方兴趣点与需求
在沟通交流中,减少过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需要多关注对方的兴趣与需求,多给对方提供表达的机会;同时,要想与对方进行长久的交流,需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例如某个公众号或者某部电影又或者是近期的某个热点话题。
如何能聊天不冷场?如何好好说话?除了GET到以上几点理论技能之外,还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反思。就好比“你知道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人生?”一般,需要理论积累,更需要有实践、反思、阅历的积累。
愿你我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不断进化为一个好好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