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 周一
*老公在微信上给我发了张亲属卡,只要我用这卡,每一笔消费都会显示在老公的微信消息里。
有次我和老妈去按脚,恰巧打雷下雨了,老公打来电话,刚开始是问我们从洗脚店出来了没?走到哪了?要不要给我们送伞接一下?
听了老公这些话,我心里很舒服,觉得自己被他在意和顾及着,我的“想要被重视被宠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心里暖暖的且喜悦。
没过一分钟,这样的舒服和喜悦感,被老公接下来的话,冲散了大半。
老公问,“你们按脚,你不是办的有卡么?消费不都是从卡里扣么,怎么又刷100多块呢?”
我稍微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我刚才在网上给家人买了个东西。
我心里的不快开始滋生,一是,你怎么还盯着我花钱?难道我花每笔钱,都得向你汇报,得到你的同意?
二是,我这边刚支付完没几分钟,你的电话就打过来了。那你刚才不是想关心我们,而是查账哦?!
我越想,心里的不快和不满越多。刚才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刚才还觉得老公暖暖的,这会儿,就开始对他有了抱怨。
可能是当时在外面而且老妈就在我身边,我并没有向老公表达我的这些想法和感受,只是语气生硬的回复他,我买了什么,就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一天,我亲属卡上每花一笔钱,就给老公发一次信息,发一张我买的什么的截图。
结果,没发几次,老公就回应我:你咋了?在生气么?我又不是干涉你花钱,你怎么开始报账了?是不是昨天我说了怎么刷了100多块钱惹得事?昨天我只是随口那么说了一句,其实也是没话找话说。你不是总说我给你打电话时间太短,抱怨我话少嘛。我不是找话题多说几句嘛。不过,当时就觉得你的语气不太高兴,我就感觉是不是我又说错话了。
*啊?原来是这样。
原来,我的想法我的以为,进而由此产生的感受,情绪,仅仅只是我的,并不是老公的本意,并不是事实真相。
我如果当时,即便是当时不方便,过后尽快找时间,与老公真实表达我的想法以为,与他核对,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事实真相。那,我的误解,赌气,抱怨…肯定会减少很多,会持续短些,不良的情绪也不会不断的积压。
*那天,看到小打卡里有这么段话:
是谁让你痛苦的?
当你生气的时候,当你抱怨的时候,当你感到沮丧挫败的时候…你是否觉得都是因为别人的言语行为才让自己生气,才让自己…的呢?
你会觉得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什么,他说了什么什么,所以让我很生气,让我……
我们认为让我们痛苦的罪魁祸首是别人,而不是我们自己。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深入探索,你就会发现其实真正让你生气的,让你……的,是你的想法,你的以为,你对他人言行的评判,以及你内在的匮乏点,或限制性信念,或过往经历带给你的种种,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当我由这段话,再想起这件事时,我突然发觉,为什么老公随口一问我花钱的事,让我有那么大的反应?
仔细想想,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原来,我小时候见过爸爸妈妈为花钱而争吵。
原来,我听过妈妈抱怨,老妈花个钱,老爸总是问东问西,让她觉得花钱不自由,被限制。
原来,我内心深处,有“不配得”意识(自己不能不配随意的花钱),对“别人过问我如何花钱”很抵触,不想像妈妈一样,“在花钱上觉得被限制,不自由。”
哦,原来,老公的随口一问,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引出了我在“花钱”上的痛点。而我,把这投射给了老公,觉得他管我限制了我。
*还真真是,如果愿意真实的面对,那些情绪,都是带领着我们,走向向内看见,了解自己的路标。
就如老师所说,很多时候,我们是借由关系,借由与他人的互动,来完成对自己的看见与了解。
而我们,只有经过:
1看见/听到/知道(了解),(包括与自己,与对方的核对)
2对看见的听到的知道的愿意抱着好奇的心,有兴趣去真实的探索
3允许自己的感受,情绪,反应……
4尊重自己的感受,情绪,反应…不排斥,不逃避,不抵触。
5接纳。
这样的5步过程,才能真的对自己看见,接纳,和解。
*真实的面对,及时的核对,很多时候,那些与别人的互动,那些想法,以为,感受,情绪…都是带领着我们,走向向内看见,了解自己的路标。